2018年对我来说是关键性的一年。那时候的我已经逐渐从享受单纯的校园生活转为积极求职。这种心态从何时开始转变呢?大概是从七八月的暑假开始。
暑假来临之际由于机缘巧合,我填写了去上海某政府部门实习的申请。那个时候的我奔波于图书馆和校团委之间,辗转盖上了团委的公章,寄出了申请。随即我将一切抛在了脑后。
因为申请的职位竞争较大,我本不抱任何希望,于是潇洒地拉着行李箱返回了家。直到六月底的一天,晚上八点钟我才收到了来自上海的电话。尽管心仪的岗位未被录取,可是却被调到了另一个不错的部门。当即我喜出望外,告诉了闺蜜这个消息,不料她却比我更为激动,随后推给了另外一个在上海实习的闺蜜的微信与电话。
喜悦过后又伴随着丝丝犹豫,在此之前我已经拒绝了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实习邀请,也遭遇过朋友内推简历却石沉大海的境况,这一次,该何去何从呢?
好在两位闺蜜是理性且冷静的,当她们条分缕析地为我规划好实习的生活与收获,我的心才得到暂时的抚慰。于是原本有些慌张的我,在二人的安抚下,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车。
实习的生活与我平日的日常截然不同。在偌大的都市里,每日三五个小时的通勤可谓是日常标配,但我丝毫不觉得苦。而刚进入部门时觉得自己简直脸上被贴上了大大的“囧”字。业务不清楚、办公软件不熟练,尽管在来之前我已做了足够的心理建设,却发现还是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更为致命的是,甚至连我最擅长的写作都能经常被领导批评,在现实面前,我不得不承认,公文写作比私人化写作要严谨得多。
那段时间,我几乎陷入了巨大的自我怀疑中:一方面,憎恶自己学艺不精;另一方面,又暗搓搓埋怨自己自讨苦吃。除了我,那些同学们早已在家过上了悠哉悠哉的生活,我开始产生了一丝丝的羡慕之情。
但是好在仅有的理智挽救了我,为了不让自己毫无长进,我报了学习办公软件的网课,又在网上购置了全套的公文写作模板。
七月一整月过去了,我与领导的沟通可谓是少之又少。看惯了诸如《厚黑学》类的书籍,我自以为是地觉得,办公室首要生存法则便是“谨言慎行、察言观色”。因而,上班时间我大多时候都是如坐针毡,生怕行差踏错。每天吃饭的时候才算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可以与同实习的小姐妹谈天说地,算是暂时的放松。
一切发生变化是在八月初。坐我后面的戴老师偶然得知我是从外地过来的实习生,无限怜爱之情陡然升起,开始对我展开了全方位的关爱。说起来要感谢领导们的厚爱,因为不想让我空手而归,他们开始见缝插针地教我技能。八月份上海第一届东亚国际象棋比赛开赛在即,戴老师派我负责接待媒体,虽然笨手笨脚,但是总归是完成了任务。这可视为是实习的转折点,领导们开始慢慢地不再把我当闲人来对待,于是大大小小的活动、高端的会议、公文的写作通通都允许我参与其中。
八月是繁忙的一月,可我格外高兴。我终于不再庸庸碌碌、终无所获。
短短两个月的实习,拓展了我的眼界,更修正了我的观念,以往对公务员这一职业嗤之以鼻的我,开始嫌恶自己以往的偏见,也为后面的考公垫下了基础。
九月匆忙返校,校园生涯最后的一年只剩下了九个月,我的人生也只剩下两件事:“毕业”和“找工作”。
那时候的我早在暑假时期就听够了闺蜜的渲染:“求职要趁早”。外企与互联网等行业的求职黄金期都在秋季,而闺蜜已经凭借丰富的实习经历拿到了心仪的offer,成功进军一家五百强公司。于是大量的时间便对慢悠悠的我展开批评教育,而我也深知愧对组织的期待,因而自返校之日起,便马不停蹄加入了求职大军。
除了每日去刷应届生官网看企业的秋招信息,我还加入了各种转发内推群,关注了一堆求职类的微信公众号,每天浏览大神的求职经验,不断地修改简历,然后马不停蹄地奔往一场场宣讲会。
面试的第一家公司是蓝月亮,菜鸟的我竟然通过了简历筛选,然而却惨死在了第二轮的面试。
也罢,输给一群大神级别的985应届硕士们,我还算心服口服。
随着日子的推进,我的心态开始慢慢发生了转变,不再局限于私企,开始广泛撒网。那时候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定要在11月结束之前拿到offer。
于是,我开始前所未有的不挑剔,任现实把我按在地上来回摩擦。我不挑行业,互联网、房地产、教育、银行、国企,各行各业全面撒网;我也不挑岗位,销售、教师、行政助理、文员、新媒体运营、中文编辑,来者不拒;更为甚者,我也不挑工作地点,北上广深沪杭苏,反正我好似祖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除了要浏览各类求职信息,我还要见缝插针地准备国考与毕业论文,9月到来年的1月,我的脸如星城的天,始终不曾多云转晴。没办法,深知“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我,必须做好周全准备。
从11月到1月,我陆陆续续在各大公司的校招网申系统里重复地填写我的姓名、出生年月、籍贯、邮箱、电话等信息,还要时不时应对HR们五花八门的问题。好在平日里我早已养成了“巧舌如簧”的本领,在面试官们开口提问之际,我便掌握了他们的心理,因而,总能准确送上其想要的答案。久而久之,每次回答完类似的问题,我都感觉自己生出了好几副不一样的面孔。这感觉令我作呕,可却无可奈何。
这世界多的是比你优秀比你努力的人,再耀眼的个体都能在求职大军里湮没无闻,何况渺小如我,不过是不想面临“毕业即失业”这样的困窘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