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说,人类天生爱冒险,而且总是拿自己去冒险。如今我们总把自己放在人工的环境里,长时间坐着,眼睛盯着电脑/手机屏幕,离屏幕不足半米远。这样长时间不动会导致肌肉变化,脂肪在腿部堆积,导致一系列的亚健康问题和职业病,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突发性恶性疾病。
这些问题看起来很严重,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不过是:经常起身走动。如此简单的方法却鲜有人了解或实施。在这个繁忙的社会里,人们似乎已忘记“行走”带来的益处,忘记它能促进健康,改善不良情绪,还能整理凌乱的思绪。
《我们为什么要行走》是著名的大脑实验研究专家、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沙恩·奥马拉的科普代表作,奥马拉认为,现代人久坐少动的生活严重损害了人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开始行走(这是最简单的运动)。他提醒我们:定时站起来,走出去,在行走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更快乐、更健康、更有创造力的自己。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书中的文字,一起去探索行走的奥秘吧!
行走,让我们更健康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谚语说明了在很久以前,人们已经知道行走对身体的好处。只是这个重要的信息被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甩在了身后,被越来越忙的生活方式挤出了生活圈。
研究人员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找来一位62岁的男性,花了3个月走完阿尔卑斯1300千米的山路。这位男性实验前后的身体机能数据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BMI(肥胖指数)下降10%,脂肪下降25%,甘油三酯减少近75%,而有益脂肪则大量增加。
步行对身体的很多功能均有利。例如:它能保护和修复承受压力而受损的器官;它能改善消化道功能,帮助食物顺利通过肠道;它还能延缓大脑衰老的速度,甚至扭转衰老的趋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逆生长。
行走,这个简单的运动(或者说只是一种简单的动作),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停止行走,你才开始变老;不能因为变老,就停止行走。
行走,让我们更快乐
我坚持每天行走10000步已经有两年,如果哪天不能散步,我就会觉得疲惫不堪,连情绪也会随之陷入低谷。这样的感觉特别不好,而自我疗愈的方式很简单,只要站起来走出去散散步就好了。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情绪和行走的关系并不明确,研究报告还不能证明行走能够帮助人们抵抗抑郁等情绪疾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行走能长久且显著的提升人们的情绪水平,增进当下和长期的幸福感。
散步,尤其是经常在大自然中散步的人,会比整天宅在家里的人更阳光、乐观、积极。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即使是在狂风大作的日子里长途跋涉,哪怕当时会觉得狼狈与不快,但是最终仍会收获愉悦的心情。不信?走出去试试看。
另外,我个人热爱行走的最重要的理由是:行走是去除大脑杂念的最佳方式。行走时我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由地整理思路,在内心里和自己安静对话,客观分析目前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认为,快速解决心中的困惑,是提升快乐指数的重要方法之一。
行走,让我们更有创造力
我们行走的时候,大脑也在运动。
很多著名的学者都有相同的经历,他们认为好好地走一走就能把事情想清楚。哲学家尼采说过“只有通过行走得出的想法才有价值”。这些观点表明了身体的运动与流畅的思考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有个做设计工作的朋友,每当他在设计遇到瓶颈时,就会放下一切到外面去走走。有时他会走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时他只是在楼下的公园散散步,总之,这样的行走总能带给他新的灵感,使他能持续创作出他想要的作品。
对我来说,行走的创造力更多是体现在写作上。我喜欢写作但却不擅长写作,因此我总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构思和修改,而在写作前我总要先出门去走走,让脑子里杂乱的信息归整才有思路下笔。否则,我会一直卡在思考这个步骤停滞不前。
人的认知和神经功能在坐着时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而在站立时则会活跃起来。行走能够增加大脑的血流,打破静止不动的状态。即便只是站立起来这一个动作就能改变大脑的状态,激发更多的神经认知能力,唤醒大脑,使惯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进行无缝切换,从而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沙恩·奥马拉提到“行走是人类最平凡的一项奇迹”,我对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行走直接和间接对人类的许多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行走不仅对人体的肌肉和体态有益,还能保护器官和修复损伤,延缓甚至逆转大脑的衰老。在行走中,我们的焦虑和抑郁会得到缓解,感觉会变得敏锐,思维充满创造力。此刻,我相信《我们为什么要行走》在你心中一定有了专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