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崇尚标榜贤才,使民不起争心;不炒作炫耀难得之货,使民不起偷盗之心;不展现使民起私欲的东西,使民心不受惑乱。所以圣人的治理,是使民虚心、实腹;减弱民众的私欲,强壮民众的体格。常常使民处于无知无欲的自然淳朴状态,使技巧多套路深的人不敢耍诈。以无为来治世,则没有治理不好的。
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好的地方,老子不强调,大家可能看不到的一面,老子会重点讲。像尚贤,本来是件好事,重视人才,可这事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问题,会走到了它的另一方面,真正的人才反而被过滤掉了。尚贤会出什么问题呢?一尚贤就得有标准,你只要给出一个标准,很多人知道了你的所好,会投机取巧,按照这个标准来打扮自己。少什么补什么,多一点额外的东西,他都不会去努力,努力了还达不到标准的,他会去装去演。很多真正有贤能的人会不屑于去做这个,不屑于按照你的标准,他有他自己的本事,有他自己的才能。以前是诸侯国之间争现在是各个单位各个学校各种争。所以,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
人生处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不断做加法,不断地要,不断地争取,有了这个想那个。另一种是做减法,减弱自己的欲望,虚怀若谷,即虚其心,弱其志。“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领导若是在上面瞎折腾,把民心搞乱了,百姓就会难治理。为上者,要使民心淳朴,“朴虽小,天下莫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