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忙碌从来都是最冠冕理由,计划好每周回家陪父母吃饭,成了与日历的美好相约,不定期的通话中,每次问起老爸身体近况,回答永远是:“身体好的,你放心。”于是,心安理得将日历上标注的回家时间挪作了他用,有时,竟还生出凭空捡了一段时间般的窃喜。
直到最近老妈提起“你爸说有点头晕”,才深感惭愧,有2个月没与老爸照面了。
道理都懂,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在奔向同一个终点,要珍惜每一个相处的当下;事实上,人往往把习以为常错当永恒,特别是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明日复明日,以为明天是用之不竭的存在,而忘了每天的太阳不但是全新的,而且它会在你毫无防奋的状态下,突然变脸。
父母年龄渐长,我竟开始刻意回避,他们正在一年年老去的事实,我以为他们会如我希望那样,健康长寿到永远,就像我一直以为那条回家路的尽头,一定能见到他们勤劳忙碌的身影。
当健康的红灯从电子血压机上亮起,我惊惶而自责,倔强的老爸,有着红色年代人特有的通病:生活上,对自己能省则省,眼里容不得半点浪费;对待自己的身体,能忍则忍,实在忍不住,才开始哼哼唧唧,要等他嘴里说出头晕之类的话,这种状况肯定持续有一段时间了。
自从人手一部手机后,联系变得高效而便捷,但是,再发达的通讯,也无法实时传递面对面的亲情,如果我不坐在他对面,不与他闲聊,也许他不会随口说出,手脚经常会发麻的信息,平常电话的另一头,在他一忍再忍的性格里,不知有多少身体的不适,被他无意识的强压着。
以我有限的医学常识,手脚发麻加头晕,就应及时就医,在我与老妈的合力游说下,在天公帮忙的下雨天,他才勉强答应,跟我去市级医院做脑CT。
02
周日的一院,人满为患,流感高发的冬季,儿科诊室门口,随处可见,带着晾衣叉的家长们,内科诊室内,两名年轻的医生,被里三层外三层的病人围着,门口的走廊里,也挤满了候诊的病人,老爸说怕来市级医院,怕挂号、怕排队,他担心一个人来看病,会像无头苍蝇般乱撞,找不着北。
老爸的话,突然让我意识到,我这个年龄无法体会的事实,他的视力与听力都大不如前,做过3家全新医院整套指示系统的我,非常清楚,对于一个像我老爸平常一直在乡下活动的人,对医院再醒目的指示牌都是无感的,他们习惯去问能给到及时反馈的人,一个清晰的手势,一句响亮的回答是最符合他的指示牌。
我忽然明白,为什么老妈建议多次,让他自己来看病,他一直不愿意去,不是他真的不想看医生,而是他老了,面对一个陌生环境,他感到繁琐而复杂,他需要有人带着他,办妥如挂号、配药、结帐等所有的事情,他只须站到医生或机器面前,完成最直接了当的看病和检查环节,他不愿意面对、极力回避的,只是无法掌控的无力感。
CT检查报告书上,白纸黑字的专业术语看不懂,医生解读说:“轻度脑梗,需要吃药挂水,原来,手脚发麻表象的背后,真的藏着无法预知的“猛虎”,老爸也像大部分中国特色的父母一样,开不了麻烦子女的金口,宁愿在能熬则熬的状态下,得过且过,等到实在扛不住了,再去就医,结果可能大部分错过最佳的冶疗期。好在,老爸的情况属于轻度,也算是对他自己和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父母的身体,是一艘在时间的长河里,连续航行了六七十年的旧船,难免被岁月的风浪侵蚀,偶尔的破损,只要早发现,勤修补,持续航行百年的目标,在现代的航道中,正变得越来越可行。
03
想起曾看过一句非常认同的话“我负责两种人: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在我从小的记忆里,也留存着类似的一句话“一代管一代”,现在我们已成了站在中间的一代人,向上,要负责生养我们的父母,向下要对子女负责,如果每一代人能做好自己这代的事情,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可是,我们的中国特色父母们,往往会无限突破向下的底线,负责好了子辈,心里还装着孙辈,固然,四世同堂是每个老人希望看到的合家欢,但我并不认同七十岁的年纪,还在用他们年轻时候的方式,忘我的为下一代创造有限的财富。
老爸的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不管如何苦口婆心,也改变不了他卖命似的工作态度,但愿,轻度脑梗的警钟能让他的观念有所松动,在七十岁的时候,真正享受人生古来稀的美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到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