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赫兰道》里的梦境与现实

电影《穆赫兰道》讲述了好莱坞女演员黛安的故事,影片前半部分是她的梦境,后半部分是现实。


        在梦境中,黑发女人丽塔遭遇车祸后失忆,溜进了贝蒂姨妈的公寓,贝蒂发现了她并决定帮助她 。贝蒂是来好莱坞寻梦的女演员,她试镜表现出色,但导演亚当受投资方施压,未能让她担任主角 。丽塔和贝蒂在调查中发现了一具腐臭女尸,之后两人发生了性关系 。她们还去了“寂静”酒吧,贝蒂拿出与丽塔蓝色钥匙相配的蓝色盒子,然而丽塔用钥匙打开盒子时,贝蒂消失不见 。

      在现实中,黛安与卡米拉曾是同性伴侣,卡米拉成名后与导演亚当在一起并抛弃了黛安 。愤怒的黛安雇佣杀手谋害卡米拉,杀手向她展示了蓝色钥匙,事成后会把蓝色盒子交给她 。黛安在威奇斯餐厅后的垃圾堆看到流浪汉把玩蓝色盒子,惊恐万分 。回到家后,黛安在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中精神崩溃,最终开枪自杀 。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穆赫兰道》的核心是女主黛安的“梦境补偿”与“现实创伤”的交织,影片前面是黛安因愧疚、嫉妒与自我防御所构建的梦境,后半部分则是她无法逃避的残酷现实,整体呈现了“本我”欲望在梦境中的满足,以及“超我”谴责下的现实崩溃。

黛安梦境:对现实创伤的反向补偿(本我的释放)

      黛安在现实中是失败的女演员,因嫉妒而雇佣杀手杀害了事业更成功、并与自己决裂的爱人卡米拉。梦境作为她的心理防御机制,完全改写了现实,以满足被压抑的欲望:

- 身份置换:将自己塑造成天真、有才华的“贝蒂”(梦境中的自己),而将卡米拉改写为失忆、脆弱、依赖自己的“丽塔”,逆转了现实中“卡米拉主导、自己依附”的关系,弥补了自尊的缺失。

- 欲望满足:梦境中,贝蒂与丽塔产生亲密关系,且贝蒂的演技被众人认可——这正是现实中黛安渴望却无法得到的“爱情”与“事业成功”。

- 罪恶感掩盖:梦境中加入“杀手杀人失败”“丽塔身份成谜”等情节,潜意识里否认自己“成功杀害卡米拉”的现实,逃避罪恶感。

黛安现实:超我的审判与自我毁灭

      影片后半段的碎片化场景(如黛安的简陋公寓、杀手的交易、卡米拉的葬礼),是黛安无法再用梦境逃避的现实,此时“超我”(道德良知)开始对“本我”(嫉妒与杀戮欲望)进行审判:

- 愧疚的具象化:梦境中恐怖的“老妇人”“乞丐”,本质是黛安内心“罪恶感”的投射,代表她对自己杀人行为的恐惧与自我谴责。

- 现实的不可承受:当梦境破碎,黛安不得不面对“自己是凶手”“爱人已死”“人生彻底失败”的真相,超我的谴责与本我的欲望形成剧烈冲突,最终导致她选择用自杀逃避心理崩溃。

      电影《穆赫兰道》是一场精神分析的视觉化呈现:梦境是黛安用潜意识构建的“心理避难所”,试图补偿现实的挫败与掩盖罪恶;而现实则是“超我”揭穿谎言、施加审判的战场。最终,当心理防御机制彻底失效,黛安的精神世界随之崩塌,走向自我毁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