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早上开始犯踌躇,不知道写点什么,不是无话可说,是想说的太多。于是又想到朋友灌输给我的观念,我对自己的束缚太多了。
一定要早上写完吗?记得上次燕颜也问我,我立刻就想要维护。我是多么害怕别人质疑我自己的选择啊,我自己决定的事情就一定不能更改吗?其实早上时间确实太紧,以前老公对我的早起也颇有微词,因为几乎我一动,他就醒了。现在跟妞睡,这个问题倒不突出了。早上时间很宝贵,也很匆忙,往往想要展开一个话题,需要更多的时间,有时候我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随着天气变冷,早起的阻力也增大,为了不耽误时间,我现在尽量压缩写作时间,最后能做到的也就是说的问题少一点,却仍然做不到精炼,看来这真的是我的攻关难题啊。内心不由得期待考完以后想要参加的训练班。成人也希望得到指导,何况孩子呢?
孩子需要指导,孩子需要给她创造的空间,允许孩子退行,允许孩子任性,接纳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端行为,所有这些,在我情绪稳定的时候,把他们安排在妥当的位置一点问题都没有。孩子也顺顺当当的,并没有我在情绪焦躁时看到的无可奈何。学了那么多,在运用时,还是会被情绪控制,想想真的觉得有点失落。但是除了继续努力,继续延着觉察之路,不管多久,不管多远,不管多难,还有其他的办法吗?有的时候,是真的怕了那种看不到头,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还不能够做得好一点,跟别人的互动,伤点痛点无所谓,最怕的,就是拿孩子做牺牲品。但是万事怕转念,从情绪中出来以后,我看到的就是,我在陪孩子成长,孩子提供我成长的机会,孩子的问题,才可以提示我需要成长的地方,这都是必然的,所以,也就很自然的接受自己的不够好了。
与父母的关系,还会是我长期探讨的问题。昨天丽萍说,我感觉你需要释放情绪。我现在接受这种看法了,之前,很久以前,刚刚认识彦蕊时她这样说,我是不以为然的,再次说明,我的认知,我的接受程度,也是在不断递进的。换句话说,看到自己的进步,就是希望,不是吗?
与父母的相处,是我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谁都想要快速的迈出痛苦之门,但是这真的急不得。就算夜夜冥思苦想,答案也不会立刻出来。还是接受朋友的建议,把父母当做小孩子,转换角色,放弃一定要让父母理解,让父母接受的想法吧。
昨天发到朋友圈的父母照片,收到太多的赞美。父母的姿态,就是那么被肯定。相比之下,我则是从小被批评的,但是我现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打扮自己了,就算没有那么成熟的审美观,自由最难得啊。看到妈妈居然买了一件跟我一样的羽绒服,感触仍然很多,想起来《母爱的羁绊》里的一些话,要想解读妈妈,也需要先处理我的情绪,然后,慢慢的从受伤情节里走出来。
好吧,就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