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如何沟通才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很多人在同事关系中或在公众场合跟人交流时,都懂得保持一份克制,说话要有分寸,考虑对方的感受,说话要讲究策略。

而在面对家人时,我们往往都会拆下工作时带的“面具”,说话耿直无比。

听到妻子或丈夫说了一句话,张嘴就怼回去,完全不顾对方的感受。

你要与他理论,他会说,咱都是家里人了,说话不用那么讲究,心里咋想的就说啥。

“一家人,说话不用藏着掖着,拐弯抹角。”

有时候,在你看来,对方的话语完全就是情绪化的宣泄,而对方却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好”、“家里人说话干嘛那么见外”。

但我觉得正是家人之间这种肆无忌惮地说话方式,像是一把钝刀子一样,在彼此心里留下了许多斑斑伤痕。

我们都不爱听直来直去的话,或者说我们不爱听耿直的、带着攻击色彩的话。攻击色彩的话语会直接激起我们的抵触情绪。

夫妻之间这种沟通方式是很伤感情的。

但真要跟人说起,这又算不上是什么违反原则违反道德的大事,但这种沟通方式就像是脚底里的沙子,不伤筋动骨,却又着实让人难受。

亲子之间这种沟通方式也会影响亲子关系。

孩子也是人,无论他多大,他都希望被温和对待,都希望父母能采用温和的说话方式。

在亲子关系相处中,我想说的是,不要以为孩子会听你的话,其实孩子只听她自己的。

我家娃在两岁之后,我对这句话特别有感触。

比如小娃拿着笔,在被褥上乱画。如果这时我在旁边态度不耐烦(但并没有生气)地直接告诉孩子,别乱花了,弄得脏兮兮的。

孩子往往会越画越起劲,甚至边画边看着你。

但是如果我能靠近小娃,温和地跟小娃沟通,妈妈不希望你在被褥上乱画,会把被子弄脏的,你想画画,可以在本子上画,我可以给你拿个本子。

这时小娃的反应,往往会说,好的,我不在被子上画了,会脏。

当然在娃两三岁的时候,你可以采取粗暴的言语呵斥孩子,迫于你的威严,孩子会放弃乱画这件事。

但等孩子到了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上有了反抗能力时,这种斥责式沟通方法往往会起到反效果。

夫妻沟通也罢,亲子沟通也罢,少一点耿直、少一点攻击,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克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