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又到了清明时节,花兀自开着,草也肆意地舒展着身躯。突然觉得此时就这四句,很是感慨万分。是不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什么都通透了,人间,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轮回吧?也是曹丕所言的“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吧?我们总是有一颗挥之不去的多虑之心,希望有所寄,有所托。也就是活着的念想吧。
最近两天,家乡的堂兄老表们说要过来给父亲上坟,所以做梦老是梦见父亲,70年前的父亲,揣着三双布鞋,和两个同学从太和沿途经阜阳,利辛,步行100多公里,将近两天的路程,赶往蒙城工作,这一来,就是70多年,再也回不去了,他们像蒲公英一样,随风儿吹落在这个皖北小城里,静静地躺在一个叫做宋湖的地方。一年又一年的清明,每逢这个季节,家里的香椿树就可以采摘了,这是太和县的特产,也是父亲游子的念想。
80年代末,我报考学校的时候,有亳州和阜阳两个选项,父亲一个劲儿地撺掇我填报阜阳,想来也是想离家乡更近一些吧,记得在阜阳求学,表姐一个周六下午把我从阜阳带回太和时,一路念叨着:颖上的兔,临泉的路,太和的树,看看咱大太和,大伯不走该多好。这是我成年后第一用父亲的视角替他看家乡的一景一物,希望我可以离他更近一点,感觉他未曾离开。昨天下午儿子报了阜阳的一个职位,他说考的还不错,我这颗老母亲的心呀,又一次地思绪万千,这个职位在我的母校,泉河边上,孩子大了,有自己的选择,有一个谋生之道即可,平常人自有平常人的快乐,为了生计,我们都在不断地告别和重逢。无数次的重逢,组成了我们丰盈的一生。人这一辈子,没有标准答案,一转眼,我们也到了中年,中年是什么呢?中年是负重的年纪,上有行动迟缓日渐孱弱的老人,下有学业工作成家立业的黄口小儿,慨叹光阴的易逝,而我们,我们的一双手何曾留得住岁月?接受,顺应,这就是平淡枯瘦而又从容的中年,很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样样泯然于心……
我们每一个人,少年时,无一避免,都在学习《桃花源记》……唯有成年以后,才恍然有悟,原来,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都拥有一个桃花源。这里的“桃花源”,也是你“形影神”中的“神”吧,是整个生命构成基座的最后一站了。
总有一天,我也会空下来,沿着黄河故道,沙河边上,清真古街,饮镜湖蜜酿,尝太和名吃,多逗留几日,过一过思乡的瘾。总之,还是希望小伙子这次成功上岸,我也是有私心的,离我的故乡可以更近一些,再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