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人好奇,我不是一个专业的作家,平时的工作又那么忙,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写文章?而我在简书写作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已经写了200多篇文章。
前几天,跟几位认识了很久的朋友相聚,他们经常看到我在朋友圈转发自己写的文章,以为我已经成为了一位专业的写作者。我跟他们解释,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
“你并不是作家,哪里有那么多的灵感?你写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无病呻吟吧?我以前不知道你有写作的才华。”其中的一位朋友在咖啡店用戏谑的眼神问我。
我心里也常想:“我不是彭小六、剽悍一只猫或入江之鲸。我没有他们的写作才华和天赋,我究竟在干嘛?” 为什么我要花大把精力写职场心得、别人的创业经验、财经、读书感悟......但常常这些疑问在我的脑海中只会停留不超过一分钟,然后我又很自然地开始写东西。
因为已经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对于业余写东西的我来说,这个是很自然的事情。比起疑惑为什么我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我更常出现的感觉是害怕:怕抓不住灵光闪过的瞬间,让词句凭空溜走。抓住灵感的瞬间,然后把它记录下来,这才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
-2-
曾经听一位在某企业从事主编工作的朋友说过,“写作者跟灵感之间的关系是随机而被虐,一点主控权也没有。”但想来这也是真的,创作如果有一种模板可以练习,就成了一种“工艺”,如果可以复制,就失去创作的乐趣,而并不是人类的精神展现了。
“你究竟为什么写东西?难道不怕没有读者欣赏你的作品吗?”另外一个朋友问我。我想写作给我的感觉从来都是双面的。好处像是你可以赋予事件生命;诸如你看到身边的朋友在朋友圈转发文章,有人喜欢,也会有人不喜欢。不论怎样,在简书这种公开的创作平台写作,就有机会让人看到自己的作品,这也是我的写作初心。
有时也会接到名为“忠实读者”的简信,那些来信比中奖的发票都还来得让我开心,好像有人一直默默地关心着你,感觉很舒服。被人认可,能够促进自己的写作欲望。但它的另外一面也始终无比残酷,因为我曾经经过一个时间点,我忽然再也写不出来比从前更好的东西,或者文章写得很烂,就会有读者批评你。这种感觉着实不好受。
-3-
尽管在文章扩散度上有时我拔得头筹,上了首页、甚至被编辑推荐,阅读量很高。有时我也会输得灰头土脸,自己写的文章无人问津,但我发现我还是衷心地享受这个写作的过程。
长久下来,我慢慢发现我热爱写作这件事,更胜于我讨厌我没办法写出受欢迎的作品的这件事。这个发现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在说,我热爱写作更胜于我爱我自己的自尊;这是在说,我热爱写作更胜于我爱我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可以撑过自己的文章无人问津的困顿,还是继续创作。
而当阅读量的结果变得无关紧要时,我知道我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拎着我的脑袋回到电脑前继续写下去。我想要一篇一篇又一篇文章的接着写,这当中肯定有一些文章读者会喜欢,有些文章读者不喜欢。
有些文章会造成一些热潮,有些文章会惨败的一踏涂地,但因为我热爱的是这件事情本身,并且维持住最初的样貌。我发现,找到“那件喜欢做的事情”的过程非常重要。对我来说那是写作,但它也可能是一种运动、信仰、爱好和兴趣,等等等。
因为一但发现它并且重复运作的时候,你就会像是有四只脚站在地上,安稳、快乐、充满热情,不论外在的世界再怎么变动,你都会感到心情愉悦。这也是一个偏执写作狂,最真实的自白。
-4-
生命的动能,或许就是来自对于世界不间歇的提问。我是谁?我在简书的昵称是:风信子逸轩,一个对生命常保热情、用写东西来演绎生命的写作者。
我在生活中经常问为什么,而自问自答非常有利于“写作灵感”的获取。人生没有规则,其实写作也不该有。我给写作者的建议:不要停止对世界发问,也不要停止质疑人生,包括你自己。无论是生活或写作时,我总是不断问自己:“为什么?”
写作的时候有很多“为什么”,为什么不可以写这个或那个,为什么这样写效果更好,为什么这样写词不达意,或是怎么简单地定义这个概念,这件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会因为这些东西,不断地向自己提问:怎么把这些素材更好地用文字表述出来。我就一直刨根问底,这已经变成我的一种习惯了。
很多问号,就变成了我的动机。日常生活中小问号或小挑战,往往会激发成我的行动力。在生活里很习惯性透过眼睛、耳朵、文字一直在搜集,当下也许不清楚搜集什么,但过程很有趣,不断浇灌施肥养分。然后把这些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往往都能成为我创作的来源。
在生活里可能看到一句话、一幅画、一首音乐或是看到一个人走路,或者他的行为举止,便会引起我的注意。我没那么相信灵感是从天上掉下来,总觉得灵感是不经意出现,需经过很多时间不经意累积,而这些不经意的累积,其实就是生活。
-5-
观察对我来讲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听音乐、看书会有画面跑出来,很多问题在我的脑袋里反覆地问来问去。当我独自在办公室很专注工作时,仍会不断自问种种“为什么”。
经常在网路上看到一些“写作者”对于灵感的获得,多读书是其中的途径之一。但有些人买了一堆书,屯积在书柜上,可是又没看过,而看完之后真有吸收吗?你有没有在书上做批注,有没有做读书笔记?有把它当成是自己故事在阅读吗?有用自己的思考观点去咀嚼吗?一本书哪里让你感动呢?书跟你的连结是什么呢?
我相信很多喜欢读书的人都很用功,看很多书、听很多的在线课程。然而,如果事先没有先思考“为什么做”将会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你缺乏对人生、生活的提问,你就失去了许多进步的可能。
不是因为想看书而看,更不是义务性完成阅读的作业。是书真的吸引你,不是读完之后,就自认为具备了知识。真正关键乃在于,清楚自己与书之间关系是什么?你有没有自己的思考?有没有自己的独到观点?不断地提问,然后写成一篇文章,让书本和你形成一种深刻的连结。
-6-
曾经,我们都有过不少伙伴:在写作的道路上,我们各自怀抱着虽不尽相同、但大方向类似的理念。为这个社会上大部分人毫无兴趣理解的事情一头热,並怀抱着孤单又悲壮的心情。同時,更加珍惜身边这些被归类为“热爱写作”的朋友们。
想要成为一名持续写作者,首先必须直视的问题是: 大量的付出与不成比例的现实回馈;毕竟这个世界都是以“二八法则”在运转,成功的写作者毕竟是少数。要写出一个好看的段落、甚至更保守地说:一句值得被记得的句子,背后所需要的文化资本与知识素养,远超乎一般读者的想像。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怎么也写不出半个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地练习以后,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开始感觉自己像一个“写作者”了。我拥有属于自己创作的语句,它们自生活的残骸而生,但上面依附着我的灵魂。
心思过分细腻如我,曾经可以为了简书编辑那短短的“你的文章不适合本专题,请继续努力”、首页被拒稿,感觉难堪了一段时间。幸好,我还具备一点自我疗愈的基本能力。
等待旧的一波羞耻感退却之后,我又重新开始自取其辱。就这样反复着,直至侥幸获得“上首页”、“文章被编辑推到首页”的机会。偶尔感觉彷徨,仍得逼迫自己相信:总有一天,美丽的翅膀会从丑陋的肉身中长出來。
-7-
而今回想起来,或许现在的我已经没有当初开始写作时,近乎癫狂的志气了。但我非常珍惜那段沉潜的时光:近乎贪婪地大量阅读、像个神经病般不顾一切地提问、思考和写作、并向简书的各种专题投稿。
已经被许多朋友问过太多次,为什么做这样“奇怪”的事:持续地坚持写作。这恐怕比坚持爱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还难以理解吧?然而,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为什么“热爱写作”这件事。
那片其他人眼中只感觉凄凉荒芜、看不见美好未来的可能之荒野里,存在着一口古井。我知道,我可以对着它任性地诉说所有的秘密:心底的渴望、脑海中的思想、过往的人生经验,藉由写作将内心深处的自己,吶喊出来。
虽然,我其实並不非常清楚,继续这样写下去的话,作为一个偏执写作狂,我的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