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书就像好听的歌曲一样,一旦你听了开头,就会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不到听到收尾你绝不罢休。这个假期让我有这种感觉的书有三本,它们如唤醒人们心灵的轻柔乐曲,荡涤着我的心灵,冲刷着我的灵魂。我把它们称为“假期三部曲”。
《摆渡人》
15岁的单亲女孩对母亲及周围的一切感到失望不满。叛逆迷茫的她想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结果在途中遭遇车祸。当她从失事车辆中爬出来时,却发现自己迷失在荒原中。
就在迪伦伤心绝望之际,崔斯坦奇迹般地出现在山坡上。在崔斯坦的引领下,迪伦不断向荒原深处行走。从崔斯坦口中,迪伦得知自己才是车祸的唯一遇难者,崔斯坦是他灵魂的摆渡者,任务是把她的灵魂护送到灵魂栖息之地。迪伦坦然地接受了这一事实,与崔斯坦相伴而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数次恶魔的围追堵截,最终都化险为夷。与此同时,两颗心也越走越近,爱情在迪伦心中悄悄萌发。
分别还是不可避免,迪伦最终来到了灵魂栖息地,而崔斯坦仍留在荒原上去摆渡下一个灵魂。迪伦无法接受与崔斯坦的分离,于是她想尽办法重返荒原。迪伦已不再是那个胆小脆弱依赖别人的小女生,此刻她的内心充满了爱与责任,她变得勇敢坚强。在历尽磨难之后迪伦终于与崔斯坦重逢。
这是一次灵魂出窍之旅,整书充满了瑰丽的想像,文字优美动人,感情刻画细腻,以奇特的形式向我们传达了人生的哲理:“你的身体是你心像的投射。这片荒原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要穿越自己的荒原”。
这又是青春期女孩的心灵成长历程。在迪伦未经历爱的感情之前,她是叛逆迷茫的,可在她亲身体验到爱的力量之后,她又是勇敢坚强的。每个孩子的成长大概都是这样,只有亲身经历过,他们才能学会爱、学会体谅和理解。
《偷影子的人》
本书是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以“我”的成长历程为线索。
书中的每个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却都拥有着平和细腻的温情。“我”曾经是一个弱小而饱受欺凌的小孩,但因偶然发现能跟影子交流的特异功能而逐渐变得与众不同。正如书中所说,人生能在瞬间颠覆。仅仅遇到一个克蕾儿,每个早晨就再也不一样,每个当下也不再同于以往。我在经历了对伊丽莎白的单相思和跟苏菲的恋情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克蕾儿。或许人就是这样,你最在乎的不是你极力宣扬的而是隐藏在你内心深处的。
“我”的母亲同样令人动情。她是一名医院的护士,工作非常忙碌。难能可贵的是,在“我”的父亲另觅新欢的情况下,母亲仍能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虽然生长在单亲家庭,但“我”的生活并不缺乏趣味,“我”的生命里也充满爱的阳光。甚至在母亲去世之前,她都已把自己的后事安排妥当。母亲一直把她的生活经验传授给“我”。当她听说我去劝说吕克的父亲让吕克学医时,她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不能这样干涉别人的人生,就算是为了对方好。......这是他的人生,而只有他一个人能决定他的人生。你必须顺应事实,放手成长......”。最终吕克的选择也证明了母亲的话是正确的。
书中还写到了“我”的友情,跟门卫伊凡还有面包师的儿子吕克。我始终在关心鼓舞着他们。这种不离不弃的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
总之,在这本书中,马克.李维以幽默风趣的文笔,清新无比的格调描写出了令我们无比感动的亲情、爱情和友情。这是一本值得我们细细体味的书。
《岛上书店》
中年男子爱与被爱的故事。
爱丽丝岛上的书店老板A.J, 妻子妮可因车祸去世。他抱着把自己喝死,把书店搞垮的想法潦倒度日。一个两岁小女孩的出现却改变了他的生活,他承担起抚养玛雅的责任,性格也变得有情有爱。
玛雅,出场时仅两岁,丹尼尔和玛丽安的私生女。母亲玛丽安把她遗弃在岛上书店,希望让她生活在有书可读的地方。
伊斯梅,A.J的妻姐,中学教师,嫁给了作家丹尼尔。因丹尼尔的拈花惹草而苦恼过,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兰比亚斯,艾丽丝岛上的警察,因为A.J和岛上书店而喜欢上了读书。后来跟伊斯梅走到了一起。
阿米莉亚, 奈特利出版社的销售代表,后成为A.J的妻子,并陪A.J走过他的后半生。
小岛上的这些人物,每个人都与书有关联。书成了联接他们的纽带。读书,使每个人都文雅平和,既便陷入困境,也在努力前行,没有谁是歇斯底里的。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是流水潺潺的温情与默契,还有真真实实的人际关联。正如书底所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