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在徽州地带游玩。仿佛走入梦境般。
微州是一个多山的地带,处于黄山与天目山脉间,山水人文系之,粉墙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与之相得益彰,故素有“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之美称。
去往徽州的路上,越靠近他,山峦叠嶂,房屋构建越突显出特色。白墙灰瓦的建筑与大山的墨绿形成对此,静谧地嵌在山与山之间,看不到通往主干的小道,而且离城市很远,所以好奇他们相对简单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下午,我们去了宏村。全村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古朴典雅。其中“承志堂”富丽堂皇,“三雕”精湛,被誉为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子外围是一湖水,名曰“南湖”,隔湖相望,活生生一副水墨画,眼珠缩小,脑袋放空,仿佛自己就在俯身欣赏着一副画,因为川流不息的人流,眼前这副水墨图灵动起来。通过一座只能容两人并排行走叫“画桥”的石拱桥进入村子。在桥上,踏在被几百年来雨水冲刷的石板上,望向水中的倒影,会有种穿越时空回到明清的错觉。汗毛都竖起来了,被这样的景物的存在而感动。
虽说这个村子的建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依然这样不朽的存在,依然有其家族人在居住着,而使它的味道历久弥新。同样也是旅游古镇,比起西塘、乌镇,生活气息相对浓些,商业性少一些,希望保持这点纯粹。
去一个地方玩,无非去领略当地的风光,欣赏他们居住的房屋建构特色,吃食的味道,保留的再地道点的话,或许还能看到穿戴上的不同,不过,如今的穿衣风格也已大同,很难看到中国的地方特色了。
组团去游玩的不便就是要顾虑大家一起的行程而很赶,不能细致的端详。民居里的壁画,门窗、墙壁、摆器、挂饰等呈现的精湛的雕刻工艺、保留的日常起用的家具、各种装饰品。。。都是一扫而过,未能认真的欣赏留有遗憾。
宏村总体留给我的印象极深,画面感极强,还是那样,当它呈现在眼前,我呆在那里,双手立马上来捂住情难自已,快要语无伦次的嘴巴,低声蹦出一个字:“哇。。。。。。”接着,汗毛竖起。
第二天,起个大早,徽州湿气很重,到处潮哄哄的,天气预报说当天会有小雨,所以早晨便略感闷热。坐车到了山底,排了两次队。第一次从山底坐黄山大巴到索道口,人挤人,互相推挤,旁边的一个大哥开玩笑说:“爬山时,还能这样不用费力,被推着上去也好的。”第二次排队就是乘坐索道时,排了将近一小时,这时开始嘀嗒嘀嗒下起小雨来了,却不想越下越大,但看到娇羞地躲在低压压的云层里的黄山,露着半面容颜,直叹美妙绝伦,又是一副山水墨画,映入眼帘,所以大家没有退却的意思。终于坐着缆车到了山腰。却看到的是片白茫茫的水雾还是就处在了云层中,无从判别。这里风大、雨大、人多,眼睛所能看到的就只有小路两边的松树了,再远10米,什么也看不见。下缆车的地方往前走几百米便是熟悉又陌生的迎客松了,说平时十来分钟的路程,我们却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位置,却只能看到树的轮廓,简单地合影留念完就考虑如何下山的问题了,再往上500米,便是光明顶,残忍决定不去了,安全要紧。看到回程排队坐缆车的长龙也着实吓到了,两人一致说走下去。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费了力气罢了,下山难受了腿脚,膝关节,还应时时注意路况。导游一直提醒:“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一路下山,经历着心惊腿软,最大的宽慰是看到了很多威武雄美的自然景观。
这一天,下着雨,雾很大,整体玩下来,只看到黄山的凤毛麟角,也已让我赞叹不已于,虽然累了,还是自豪自己走了下来,确也留有很多遗憾。山顶没去,著名的云海,莲花峰,光明顶,飞来石,天都峰都没去,更没法想像站在山顶上的视野是什么样的。
第三天上午去的屯溪老街,如同南京夫子庙一样的商业步行街,但最大的不同,老街的建筑是古建的保留门面,而夫子庙周边的建筑是为了旅游促成消费新建的门面。老街里面,看到最多的销售产品是当地的名品1、茶业(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黄山毛峰)除非你对这三种茶业有所了解,会甄别,防止被坑,买些尝尝,不罔来这一趟。2、文房四宝。徽州,历史上文风昌盛,被称为“东南邹鲁”、“文献之帮”,以出产高品质的文房四宝而享誉四方,可选购一二试试。3、雕刻的摆件饰品。徽州多山,山上多石,多木,多竹,所以,这里出了很多雕刻人才,石雕,木雕,竹雕比比皆是。其他的店铺卖点和所有古镇步行街大同小异了。我们在街上买了两盒茶业,一盒祁门红茶,一盒太平猴魁,买了一把刻有弟子规戒尺,买了一顶草藤编织的帽子,买了两盒徽墨酥(
属当地的一种小吃)。喜欢写字,文房四宝确也没买,一是已经有了习惯用的,二是我还没有到那种讲究纸砚的地步,字练好才是首要目的。
中午吃了饭,下午收拾下便返程了。回味三天的行程,视觉冲击很强,但遗憾也很多,所以盼着良辰再来一睹俊美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