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好了……”
没有人喜欢面对死亡,可死亡总是在人间游荡。
【遇见死亡,你怕么】
2004年,妹妹小学,在日记本中留下一句 “是不是死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不寒而粟,许是她那个年纪,尚不知死亡的意义。
2012年,妹妹高中,却为世界末日的荒诞“预言”,痛哭流涕。
越长大,越害怕死亡。
正如一位朋友说:我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我期望的明天可能也是死亡的明天。
害怕死亡——遗憾于未完成的梦想,不舍于已拥有的爱和希望。
人们对死亡一事讳莫如深,似太阳对岸的月亮,折射出凄凉才知所在。如果死亡来临,你怕么?
01
『这世界本没有你』
史铁生说:你要是悲哀于这世上终有一天没有了你,你要是恐惧于无限的寂灭,你不妨想一想,这世上曾经也没有你,你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中。
既从无中来,为什么要怕它回到无中去?既曾从无中来,为什么不能再回无中去?死亡如归家,这或许是「视死如归」的本质意义。
生死轮回,如同四季。存在的本身就是潜在的死亡。
如果怕死,不如多看看这春花、夏雨、秋月、冬雪。四季轮回,岁月静好。
02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迪士尼动画片《寻梦环游记》经典台词: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
第三次,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
于是,你真正死去。
身体的死亡不是结束,灵魂被彻底遗弃才是死亡的开始。
死者已逝,生者戚戚。既然死亡不是终点,又何必畏惧?
【如果下一个是你】
5岁,纠缠病榻。我不知针药痛苦,只知晓,每每睁眼,爸妈兄妹在旁,这样真好。
11岁,遇见非典。正是疯跑的年纪,第一次知道电视里皇宫妃嫔的“禁足”竟是这般味道。不哭不闹,只觉爸妈做的饭菜香甜,画本热闹。
28岁,遇见新冠。街道凄凉,像凌晨三点被按下暂停键。
2018年,我国死亡人数高达 993万;2020年,全世界因感染新冠病毒不幸去世的患者已超 9.7万……类似触目惊心的数据赤裸裸展现。
我们都不愿面对死亡,却也没办法阻挡死亡就在前方。
第一次感知到死亡。内心恍惚,如果下一个是我……
01
『与其忌讳死,不如计划生』
死亡并非黑暗深渊,而是警示明灯,提醒我们扪心自问,当下是否纠缠于人生泥潭,所做之事的价值意义?
《当呼吸变为空气》的作者保罗才 36岁,就从一个优秀到极致的医生,变为生命寥寥数月的重症病人。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之时,他立刻重返手术台。
诗人塞缪尔·贝克特说:“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或许,于他而言,拿起手术刀,才最能体会生的意义。
也正是知道死亡将临,才在生命最后阶段,更加专注于每一台手术,尽善尽美付诸于每一个细节,终其一生完成医生使命。
直到生命枯竭,他身体平静,道一句“我准备好了”,深吸一口气,又长长地呼出去,完成最后一次呼吸,闭上双眼,如释重负。
电影《死亡诗社》的经典台词:
“抓住时间吧孩子们,让你们的生命不同凡响。”
保罗没有把全部力气放在拖延生命的长度,他计划着死亡,选择在生生不息的价值中安然离去。
死亡是必然,生命长度有限。我们可以锻造灵魂,延长内涵,让精神留存,丰盈生命的密度,这就是“向死而生”的哲学意义。
如果有人提醒你:你是会死的!你会做点什么呢?
02
『与其专注死,不如专注生』
刘德华主演电影《失孤》,有一句记忆深刻的台词:“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
当痛苦来袭,真正管用的不是沉浸,而是专注。
柯艾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说:
我现在还活着。
当我吃东西的时候,我就一心一意地吃;走路的时候,我就只管走路;如果我必须打仗,那么这一天和其它任何一天一样,都是我「死去的好日子」。
我既不活在过去,也不活在将来,我有的仅仅是现在,我只对现在感兴趣。
认真活在当下,我们就不是幸福的观望者,是会深入幸福的漩涡。
你会发现,沙漠中的生命,夜空里的繁星,清风,朗日,摇曳的树枝;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时光未央,生活有且仅有这一刻。
【写在最后】
最后,说说自己。
我不怕死,因为生命终会结束,避无所避;
我不怕死,因为我幸福于吃爸妈做的饭菜,看夜空中最亮的星;
我不怕死,因为我在荆棘丛播撒花种,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如果遇见死亡,下一个是你,你怎么想?又想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