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一位以心理学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本书是一本大部头的学术著作。
在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在我们人类的大脑中,存在着两套系统。系统一(快思考)和系统二(慢思考)。
所谓的系统一的快思考,就是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自动反应模式。比如,我们每天早上起来,洗漱的整个过程,都会是一套固定的顺序,这种模式不需要我们刻意的思考,经过很长时间的流程化养成习惯之后,我们每天就会下意识的按部就班的做的一些事情。
比如,我们每天在散步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想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明天的行程,天马行空的任意畅游,但又不会影响我们散步的节奏;总之,系统一快思考的那些事情,是不需要我们消耗大量能量的事情,我们可以轻松或是零思考的事情。
系统二的慢思考,就是那些系统一不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能够马上给出结果的,或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这类的问题需要我们专注注意力,比如,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每天反思的时候,运用的都是我们大脑中的系统二。
我们人类的一个本性,就是懒惰,很多事情是不愿意动脑去思考的,所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被系统一所先控制,而系统一是非理性的,是被直觉所控制的。我们需要克服这种情况,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人是非理性的这一事实。
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的这种工作机制,所以引发了一些心理效应,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本以为自己是经过理性思考的事情,其实却是不知不觉的被系统一所左右,被直觉所引领着走。
我们看看都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行为的心理效应:
曝光效应。一个人,一件事如果总出现在你的面前,总曝光在你身边,在受到我们大脑的思考机制的影响,就会引发我们的认知放松,我们就会下意识的认为总出现的人或事是值得被信任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产品的广告,我们总会在电视上看到那些广告,即便我们当时不需要,但是如果事后想买这类商品,那么我们就会对总看到的这个广告的产品产生信任感,进而选择这款产品。
光环效应。当你对某人或某物起初就产生很好的印象的话,那么你就会觉得他什么都好,以后针对他的所有信息。如果符合你对他的审视标准,那么就会加固对他的印象,如果不符合你对他的标准,那么就会自动屏蔽掉那些不好的信息。
禀赋效应。如果一个人得到某样物品,那么他对于这件物品的价值评估就会比没有得到他之前的评估价值要高,从而可能会失去在最好时机交换该物品所获的的利益。
因为我们大脑的思考机制,产生了一些心理学效应,他使我们跟着直觉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决策,造成我们的一些判断失误。
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即需要有快思考的能力,也需要有慢思考的能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画清一条界限,划出一定范围的生活琐事,交给我们大脑中的系统一做快思考,减少我们大脑中的能量损耗,留出和更多的精力,去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运用系统二,慢思考,减少那些本可以避免的谬误。
只有我们合理的运用快思考和慢思考的能力,才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最高效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