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写作营里
我是理科生,从事工作后又多是低头工作,等到抬头看路的时候,发觉写作已经是我的硬伤了。专业上的东西写不成文章,讲理论又缺乏高度,仿佛语言在我这里都是硬邦邦的符号和公式。天降奇缘,春节期间当地的樊登读书会举办首届写作营,果断就报名参加了,因为我相信:练练不忘,必有回响。
我加入写作营后,首先感受到的是组织方的用心筹划和辛苦付出。记得开营仪式上,张会长的发言:读书是知识的输入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只有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才能彼此促进,内化成一种能力。营长赵老师更是令人敬佩的文字工作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写作营里有大咖坐阵,众多诚心实意的组织成员保驾护航,相信在这里一定会收获良多。
在写作营感受更多的就是文字的力量,每天都会看到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各种风格的文章,这种浸润式的体验太棒了!自己写不好,那么多看看别人怎么写,怎么构思,怎么引经据典。即使他人的风格是自己模仿不来的,也可以借此提高文字鉴赏能力。记得第一篇作业是一封信,读着文章我感受到逆行者的那份坚定和大义凛然,也感受到为人子女对父母的歉意和感恩,还有母亲们对子女的殷切期盼,仿佛温柔就在身边。记得有段时间,我非常喜欢读《非暴力沟通》,总是关注身边被语言暴力伤害的例子,想要更多的求证书中的适用场景,却不自知已经钻了牛角尖。语言文字的确有时会省略了细节,用得好,也成就很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作,有时也会因个人体差异歪曲了体验,但是也会有“风格奇特”的文章流传千古。
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运用只言片语,给身边的人,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份温暖和力量。坚持21天写作,坚持读书点亮生活,用写作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