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在找茶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微学习,没有过重的负担,又能轻微的自我检查一下以前的知识体系够不够全面甚至正确与否。这次找茶过程中第一次去看2017年国家对白茶的新标准,就觉得收获满满。例如,国家对制作白茶的茶树品种做了规定,那以前对白茶的认知或者说某些以前的白茶现在之后就不能再命名为白茶了;白茶成品的含水量可以更高了,如果是打算收藏的茶友就必须注意藏茶的环境需要比以前干燥了;对贡眉和寿眉有了明确的规定,作为喝茶的茶友再也不会傻傻分不清谁是谁了......
当然除了国家标准之外、地方标准这一类写在纸张上明确的标准之外,我想说在每一个喝茶人的心头之上,还有着一份写不出来的同时随时会变的标准,个人称之个人口味。
就像这次找来的三道茶一样,两款牡丹一款寿眉。哪怕所有人都知道牡丹的级别比寿眉高,在不同人的心里,却依然会有对茶不同的喜好,有着不同的标杆。
2018年高山白牡丹,清香怡人,鲜爽甜口,在这闷热的夏日里甚是讨人欢喜。然而泡浓的话却会失去那份鲜爽清甜,哪怕有回甘,也容易让夏日里急躁的我们失去等待的心。
2015年的高山白牡丹,甜醇带蜜,轻轻的药香细细划过鼻头。小份储藏的它在三年中、也是享受了孤独寂寞了吧,总觉得有一丝丝的低沉感存在于这一份三年老牡丹的的茶箱中。(让我深深的觉得,该多留意下身边那些略带孤独的朋友们,约他来喝上一泡茶,略微歇下、找对方向再继续前进。)
2015年的老寿眉,药香醒鼻,滋味清甜可口。当年成长了更久的它,具有更丰富的滋味,同时也存在着更丑的外形,甚至在保存和搬运过程中,把叶片也随着破碎、甚至整张脱离了叶柄跟梗。
下次,我们继续,继续寻找那份我们喜欢的滋味,并以此为标杆,做一份只在我们心头的茶叶标杆,从此卖卖喝品有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