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家里有点事儿,急需用点钱。可是手头暂时没有,就想着找朋友们转借点。找谁呢?
思来想去,就这几个朋友常联系,可惜都是工薪阶层,一家有一家的难处,供子女上学的,家有老人的,半年多没有找到活干的,生意受疫情影响的,谁的家里都不富裕。要知道这两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大家不是房贷车贷缠身,就是生意一半时间不开张。有时候张了口,怕人家拒绝,还害怕对方担心还不上钱,怕人家夫妻吵架。
这才知道,借钱这事儿真的是太难了。谁家里也不是有大把的钱在那里放着,再加上圈子就这么小。
想起小时候,一位表叔常去家里借钱。孩子上学该交学费了,借50元。打算翻修房子,借100块。表爷爷生病了,借80。有时候借50元,往往分五六次还,这个月还10元,下个月还8块,最后还没有还完,又开始借。至于是否还清了,家里也没有账本。有时候表叔说,表哥,上次还欠10块钱呢,加上这次的100块钱,总共欠你110块。父亲摆摆手,以前都清了,不再说,不再说了,从这次算起。因此,我家和表叔之间,是一笔烂账,说不清楚。
有时候家里确实没有钱,父亲就让表叔过一天再来,父亲去别人家那里转借。为此,我很不理解。明明咱们家没有钱,直接就说家里没有,不借就完了,何必再受这麻烦?父亲说,你不懂,你表叔能在邻居家借来,还用跑这么老远上咱们家?
如今,我才明白了父亲的做法。借钱人,在家也是想来想去,把亲戚朋友考虑了一遍,才选定的目标,还要考虑借钱的理由是否合适,考虑是否能在家做得了主。有时候,理由可以说。也有时候,理由不够充分,或者是不便于说。你不说清楚,对方感觉你不真诚,干什么事要借钱?理由也不说,不是不想说,而是难以启齿。找谁借?如何借?什么理由借?什么时候一定还?这都是很为难的事儿。
作家刘震云在综艺节目《有一说一》中说:检验朋友的方法,你可以用借钱的方式。除了父母之外,能接到1万块钱的,可以称得上是过命的交情。
这话不对。可能在名人眼里,钱没什么概念,一万块都是小数目。实际上,一万块钱,也许是有钱人一个月的零花钱,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是一个家庭半年多的积蓄,或者是人家的生活备用金。这年月,卡里没钱心发慌啊。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不过大家不愿意说罢了。有头发谁也不愿意装。所以,不要为了考验朋友而借钱,也不要以为拒绝借你钱的,就不是真朋友。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