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名: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
主角:张宏城楚描红
小说简介:看了一个老信封后,我莫名穿越了,来到了七十年代。开局就被女友要求让工作给小舅子?我直接选择分手。朋友想在背后坑我?我选择送他吃免费牢饭。这个继母和
关注微信公众号【清水书香】回个书号【1577】, 即可阅读【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小说全文
正如之前外头传的消息一样。
还在读高二的张玉敏提前毕业了,张宏城知道接下来厂里知青办的人会很快上门。
自己和妹妹张玉敏之间肯定有一个要去插队。
虽然继母在家里一直回避讨论这个事情,但张宏城猜到继母怕是早就决定让张玉敏去,要不然试工通知上不会是自己的名字。
不管到时候是谁下乡,兄妹两人都必须有一副好身体。
给全家补充营养的计划必须马上提上日程。
张宏城回到自己房间,立即用掉今天使用老信封的机会。
他给胡胖子写信,让他想办法弄些本地的票据,最好是临期的票据。
在七十年代初期各种必不可缺的票据,多数都有着使用时间的限定。
尤其是肉票和油票之类,有些使用期限甚至只有一个月。
胡胖子这几天又陆续出售了几张邮票。
他在网上联系的都是终端藏家。
中间商虽然可以大笔吃进,但无疑会拉低市场价格。
手里有了钱,在网上扫票据和旧钞的行动极其方便快捷,他找的都是有信誉的拍行机构。
因为张宏城提醒过胡胖子虽然从藏家手里收会便宜一点,但也容易收到“看不准”的东西。
但凡有一点问题,放在自己这边就是天大的事。
张宏城点名要的市区和桃陵县的票据,胡胖子已经入手了不少。
只有临期的票据不太好找,哪怕出高价也只收到了寥寥几张。
当然这个所谓的高价其实也就是几百块,毕竟这东西的收藏价值不高。
张宏城到手的临期票据有七张,只能在市里使用的粮油票倒有十多张,虽然张宏城让胡胖子暂时不要寄大团结过来,但胡胖子几乎每次都会随手塞一张给自己。
如今他的手里已经积攒了两百多块,对于1972年的普通家庭来说,也算是很大一笔存款。
张玉敏毕业后在家这几天,一直在整理她的各种书籍和课本。
张宏城知道她是准备把这些东西卖到废品站去,好攒点零花钱下乡用。
这些旧书旧本子卖给废品站的价格很低,才一分钱一斤。
两兄妹吃力的提着几大捆书本纸张跑了一里多路,最后张玉敏到手的不过才两毛一分钱。
张宏城没有急着离开废品站。
他得淘些旧书回去。
某某人在废品站旧书里找到夹着钱或者票的故事不是后世才有的,这类故事在厂区很是流行。
导致有些不爱看书的人,有时候也会带着几分钱来废品站“淘宝”。
废品站收书报都是一分钱一斤,但卖出去最低也要两分一斤。
作为后世来人,张宏城一直怀疑这类故事其实是废品站的人故意放出去的。
要不然废品站的人不会一直向所有来淘书的人强调,每本书最多只能看两页。
张宏城就是想借着这个传闻,给自己身上的票据来个合理的“出处”。
当然他选书也有规律,找的都是那些看起来在这里放了很久的书籍。
这是为了让继母和妹妹不用担心日后会有钱票的“失主”找上门。
而且繁体字的书籍他是一本都不敢碰。
张玉敏知道张宏城不是个爱看书的人,看着哥哥一连选了好几本很旧的书,她猜到了张宏城的企图。
此刻在废品站里,同样在淘书的人也不止她们兄妹两个。
根据不成文的“行规”,来废品站淘旧书,不能超过自己带来卖的旧书报重量,而且烟是必需品。
两兄妹到这里的之前,在淘书的人已经有了五六个,所以废品站的人也没再向他们兄妹要烟。
张玉敏很想嘲笑一下兄长想靠这个发财纯属异想天开,但到底是读了十多年书的人,她最后非但没有出声嘲讽,反而自己也挑挑拣拣的找了几本自己爱看的。
结账的时候,细心的张宏城从发废品站工作人员的眼里看到了隐藏的笑意。
他立即秒懂。
我去,这些家伙肯定是把所有的书都翻过一遍......。
张玉敏拿下了两本书,花费两分钱。
而张宏城则拿了十多本,足足有七八斤,用了一毛六。
两人回到家,爱干净的张玉敏立即拿着毛巾盆子去了水房。
张宏城则趁着妹妹去洗脸洗手的机会,将身上的一些钱票飞快的塞到这些旧书的书页中。
甚至连张玉敏买回来的两本故事书,也被他塞了好几张。
十分钟后,正在看书的张玉敏眼睛忽然发直。
因为一张五块钱从书页里飘落下来。
“啊~!”
“傻啊你,叫什么叫?”
张宏城故意借机拍了张玉敏的头一下。
“生怕别人听不见么?”
张玉敏对张宏城怒目而视,但在她看到张宏城刚好从手里的旧书中“找”出一张大团结时,瞬间忘记了报复的事。
她死死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半个小时过去,张玉敏彻底傻了。
自己今天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随手挑的两本故事书里,居然夹着十二块四毛钱,还有十三斤粮票!
而自己这个大哥的运气更是逆天。
从那十多本书里找出来的钱票堆成了一小叠。
光大团结就有十六张!!!
还有工业票、自行车票和上百斤本市粮票。
她记得大哥的这些书是从最底层的旧书里找的,也就是说这些书起码被放置了一年以上!
根本不会有失主回头找的那种!
在发愣的张玉敏看到张宏城在穿衣服,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你干嘛去?”
张宏城笑了笑:“今天运气这么好,当然是去下馆子!”
“中午我不去食堂吃,去厂外南街新开的那家国营饭店,你去不去?我请客!”
张玉敏一甩辫子。
“去!不吃白不吃!”
......
“怎么这么贵?”
看到张宏城点完菜,张玉敏忍不住低声嘀咕起来。
“一份红烧肉居然要三毛二分钱!”
“我们厂里食堂才卖二毛五分。”
“还有你别大手大脚的,点这么多菜我们吃不完的!”
张宏城耸耸肩,把从家里拿的几个铝制饭盒拿了出来。
“吃不完就带回去,多大点事。”
“而且你也不想想我们厂里食堂给菜的分量能和国营饭店比么?”
张宏城点的菜陆续去窗口端了回来。
三菜一汤,两荤一素,红烧肉和梅菜扣肉,都是店里最贵的荤菜之一,素菜是烧茄子,同样也是店里最贵的素菜,而汤是肉末粉丝汤。
想到张宏城给出的一块零五分钱,虽然她自己今天也收入十多块,但还是让她觉得自己心头在流血。
这个哥哥实在是太能败家了!
看着自己面前的二两白米饭,张玉敏忽然严肃的提醒张宏城。
“今天我们找到的钱和票,绝大部分都要上交给妈妈!”
张宏城故意想了半天,最后才“无奈”的答应下来。
他以为张玉敏以前是胃口太小,所以午餐从来是一个馒头,但今天他才知道自己错的离谱。
只比自己矮几厘米的张玉敏,真正敞开胃口后,那就一个风卷残云。
别的不说,光在大米饭上,自己花了四两粮票,而她则花了半斤!
最后是哭笑不得的张宏城提着几个铝制饭盒,扶着捂住肚子的张玉敏回的家。
“哪能一次吃这么多?!”
裴淑静看到女儿的样子是又好气又心疼。
好在家里有处理积食的酵母片,张玉敏吃了五片又慢走了半小时,这才消停下来。
张宏城和张玉敏都把今天的“意外收获”上交给了裴淑静。
看着这么多钱和票,裴淑静的心里也是又惊又喜。
在犹豫了十多分钟后,她还是咬着牙把钱和票都收了起来。
只是好几张即将到期的票据,让她有些发愁。
分别是五张合计三十市尺的布票和七张合计三斤半的油票,还有一张两年期的市发鞋票,到月底也要过期。
她是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些珍贵的票据过期而不用的。
谁家都没到这么奢侈的地步。
但这也意味着她要花出不少钱配合着票据用,这么多东西拿回家,也相当的打眼......。
油和鞋可以让两个孩子在邻居上班人少的时候去县里人民商店买回来,但她现在发愁的是手里最多的布票。
布匹这种东西没有她在,就连张玉敏都是买不好的。
要是休息日自己去,三十尺布......,怕是所有商店的人都会围观自己!
“这有什么好发愁的?”
张宏城就着中午带回来的红烧肉汤汁在扒饭,嘴里说话有些口齿不清。
“您后天休息日上街就买伍市尺的布,我和妹妹就照着您买的样子,分几天把三十市尺买回来不就行了。”
“而且北边红星大楼卖的布匹和人民商店的一模一样,我们还可以分开买。”
裴淑静这才失笑。
“还是宏城脑子转的快,我怎么就没想到?”
张玉敏放下碗,颇有些不服气。
“他脑子快?当年成绩可比我差太多了!”
张宏城没有同妹妹吵嘴。
“我不同你争辩,我发现我有更好的招数对付你。”
张玉敏哼了一声。
“就你?”
张宏城又抢了一块肥腻腻的扣肉塞进嘴里。
“那张鞋票就给你买双新的解放鞋好了,免得外人说我们家重男轻女。”
裴淑静笑着点头。
而张玉敏愣了下,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脚上完全发白的解放鞋,忽然觉得嘴里的烧茄子一点都不香了。
这个家伙居然学会了用糖衣炮弹?
哼,她继续扒饭。
糖衣她吃了,炮弹扔回去!
第二天一早,张宏城迷迷糊糊的被张玉敏从床上拖了下来。
“你快点啊,去晚了,人民商店门口又是一条长龙!”
虽然张玉敏嘴上说一双新鞋无所谓,但她的实际行动却说明了一切。
一条湿毛巾被张玉敏直接捂在了张宏城的脸上,狠狠的揉了几把。
半梦半醒的张宏城被迫强制开机。
两兄妹今天出门的打扮都一样。
半旧带补丁的绿衣服、宽大的绿裤子,每人还斜挎着一个绣着红星的土布绿书包。
只不过今天是张玉敏飞奔在前,扯着一路在打哈欠的张宏城。
被妹妹拉出厂门的时候,他看了一眼门卫室里的挂钟。
才五点半......。
对于买东西这件事,果然还是女人才有发言权。
两兄妹赶到县城人民门口只花了十多分钟,但比他们更早来排队的人起码有上百。
张宏城甚至还惊奇的发现,十多个从乡下公社来的社员正在收拾自己的地铺铺盖卷。
很明显这些人是昨天傍晚到的,还在人民商店门口的廊下睡了一夜。
人民商店的大门在早上七点准时开门。
没有任何人插队,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排着队对商店里头翘首期盼。
完全没有八十年代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出现。
张宏城四下找了找,没看到任何一个戴红袖章或者维持秩序的人。
在这个荣誉高于一切的年代,火车站的知青人潮和人民商店场景完全是两个极端的体现。
充满了矛盾,却又格外的和谐。
人民商店里售货员的声音很大,也不太客气。
这是时代固有的特征。
张宏城看得津津有味。
因为只有设身处地才能得出贴合实际的结论。
人民商店售货员的服务差固然是有铁饭碗的机制问题,但也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
例如每个进去买东西的人都希望能多问几句,但门外在排队的人却焦急万分、议论纷纷。
很多人都在大声喊着“里面的人快一点啊!”
承受着这种压力的自然是每个在营业的售货员。
销售速度慢,可是会挨领导和群众批评的。
所以不耐烦的态度成为了她们加快销售过程的法宝之一。
大约快八点,兄妹俩终于进入人民商店。
鞋柜前头没几个人,所以这里的售货员服务态度还不错。
毕竟有票有钱来买新鞋的,说不好里面就藏着哪位领导。
一双新解放鞋要价四块五和一张鞋票,对于绝大部分工资只有二十多块出头的人们来说,不是逢年过节、相亲访友很少会想到买新鞋。
缝缝补补又三年,说的可不只是衣服。
这年头没有试鞋一说,有合适的码子就买,没码子下一位,简单粗暴,不合脚也退不了,只能找人换。
张玉敏的脚码是三十九,在女孩子里不算小。
问好鞋码,售货员写了个单子,张宏城拿着单子去收银台交钱和票,张玉敏仍然站着位置。
就这种销售方式,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兄妹俩八点进去,就买了一双鞋,九点一刻才从出口出来。
这次拖沓的购物经历,让张宏城在这个年代的购物欲彻底消弭。
身上的钱和票也瞬间不香了。
张玉敏穿上新鞋一路带风,去找自己的高中朋友们显摆。
而张宏城则一路问着路去了县里的知青办。
这几天,他和胡胖子通过书信聊天,知道了书里一个很重要的情况。
张玉敏在书里的前期是个相当重要的配角。
女主楚描红重生后会连续遇到好几次致命的危机。
其中有两次都是靠着一身侠气的张玉敏出手,她才得以幸存。
而张玉敏最后一次救女主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所以楚描红为女主回乡报仇的那一段才会写的如此详尽和跌宕起伏,
胡胖子告诉张宏城一个他得出的结论。
如果张玉敏真的去插队,几乎无法避开死劫。
因为在和张玉敏一批次下放的人里,有人想要害了她。
就在张玉敏这帮知青抵达目的地的那一天,要不是楚描红刚好在镇上买东西,张玉敏很可能就遭遇了同行人的毒手。
但书里只是描写了张玉敏被楚描红救的场景,没有描写究竟是谁对张玉敏下的手。
所以就算张宏城想办法帮张玉敏改了下放地点也没用,因为他无法确定那个不知名的凶手是不是故意找关系和张玉敏一起下放的。
去了北大荒,还有女主的剧情救,但去了别的地方,估计只有噩耗传来。
但被女主剧情救后,张玉敏就会进入舍身模式,成为女主友谊成长路上的一块墓碑。
女主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张宏城代替自己妹妹去下放,把工作的机会留给张玉敏。
有胡胖子提供的剧情和钱票,他在北大荒根本吃不了多少苦。
他准备去县知青办报名,把自己妹妹顶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