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见一篇文章,关于孩子教育,孩子眼界的问题,勾起了我对自己美国生活的回忆。从去美国到现在,将近10年了,从来没有总结过到底去美国获得了什么,有很多值得回忆的部分,就从这一刻开始一点点回忆起来吧。
文章中将到了一个别给自己限定特定年龄要做特定事情的框架。就好像35岁前要赚1000万这样的想法,在没有路径,没有方向,没有任何改变和方法的情况下,这么一句所谓的“梦想”就是一个梦和随随便便的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框架,每个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很大不同,未必就一定要在某一个时间点完成什么事情。作出这样的目标,就会很容易出现在这段时间里根本什么都没做的结果,因为自己也对这样的目标不抱有任何的希望。
这就好像我们过去小时候上学就一样了,难道所有6年级的孩子都要学会所有小学的知识才叫优秀吗?有没有孩子可以学小学6年级以外的知识,或者说在某一个方面比其他的孩子学的更多更快一些呢?最差的,是不是有的孩子因为环境因素,6年级对他来说太过苛刻了呢?这也反映着不只是国内,美国的教育也一样的懒惰。
太太今天问了我一个问题让我没办法回答,她看着孩子特别聪明的跟家里人学各种动作问我,咱孩子要是以后也都能像现在这样聪明就好了。这是我最最害怕的,孩子在上学之后,因为课程的原因,因为竞争的原因,没有办法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或者在自己有成就感的领域去再努力钻研一下,反而被各种各样的“全面发展”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记得在自己工作的时候,公司里有20多个软件工程师,有的非常厉害,有的一般,但是仔细一问,公司里有一半都不是软件工程专业出身的。甚至有一个特别牛的工程师是学语文(英语)的。他们中最大岁数的有50多岁,最年轻的只有20出头刚毕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软件开发的热情,这种热情让他们愿意主动去加班(不给钱)去钻研一些程序上的突破,他们来这里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完成游戏的制作,让游戏跑起来,他们在不断的挑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有没有更优解,大家之间的讨论也是这样,从来没有说一个50多岁的人被一个20出头的人问住的尴尬,完全是自由的讨论。他们谁也没给自己设定说我在多少岁就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变成什么样的人。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目标,没有走着看,而是朝着目标前进,至于速度怎样,就看我是个什么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