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选择好久给宝宝买的积木,果然他没兴趣玩。一下单就开始后悔,还是抱侥幸心理,到货后让陈先生赶紧研究一下,看适不适合娃玩,他自己玩了半天,坚定的说没问题不用退货,然后我就放心了。然后的然后,尝试了好几次娃除了抓几个小汽车,其他都不用眼睛瞅,外公觉得占地方直接收起来了。我后悔得不行,如果买之前那套品牌的积木体积大一点会不会他会有兴趣,如果他一直不玩,万一耽误了发展怎么办,然后又考虑要不要再买一套。
而本来本心是为了省钱的,结果却反方向发展。记得买之前也咨询了朋友,好几个人都推荐同一个品牌,然后我就在某东上找,为了用掉之前买东西时别人送的购物卡,找好了这个品牌的这个年龄段的,感觉价格也合适,付款时发现用不了卡,咨询后说必须是自营商品,我又开始搜,发现自营的和非自营的同一品牌价格数量差别好大,32粒就要158元而非自营100粒178元,然后我开始纠结,到底买哪一个,想想目前家里需要现金周转还是要用购物卡,不过这数量差异我又不甘心,最终买了一个自营的不知名的品牌,可笑的是回来才发现它是3岁以上小孩用的,于是出现了前面一幕。
在宝宝出生后,纵观我给娃的购物经历:学饮吸管杯研究了好久,后来买了某师的,因为与另一个虎牌的比,一半的价格我可以买到六用的两个杯子,结果买回来试用过后完全无法与自己的期望匹配,用了几次不满意又在一次打折活动中买了一个虎牌同款的小品牌,这个一直感觉买的很值,结果没用五个月盖子坏了,真是一分钱一分货,这一番折腾下来觉得还不如一次性买一个好品牌的。餐椅和推车也是,买多功能的,等回来用过之后才发现,似乎比起单一功能产品它的核心功能更弱。
我不知道这种购物心理是否源于幼时贫穷的烙印,只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每次妈妈要给我买衣服,我都说不用,实在要买就说要买一个一年四季可以穿的;每次出去玩在外面吃东西,即使有大人陪同我也都会选择最价格便宜的能填饱肚子的,现在想来,真是感动于那个时候太懂事的自己。而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形成了我实用主义的购物理念,或者说想占小便宜的心理,而往往忽略了商品的核心价值。譬如上周末买鞋,碰到一个品牌鞋做很大的优惠活动,虽然我一直想买这种风格的,看了一圈只看中一双稍微凑合的,然后又开始纠结,最终买了穿了几次觉得真不是自己喜欢的风格。
又譬如每次到换季,整理衣服发现大半是不能再穿出去的,扔又舍不得,向陈先生抱怨又没衣服穿,他很不解满柜子的衣服怎么会没得穿。有一段时间非常疲惫购物,包括买衣服逛超市,感觉人似乎将大半的精力花在了这两个方面,好像一直没完没了,无休无止。直到有一天看到了“极简主义”理念,与之不谋而合,不过一直想写的文章拖到了今日,买回来的书至今未开封。
极简的终极是精致,那件结婚时花了一些钱买的裙子,至今快四年了依旧如新,穿出去也从来不会觉的陈旧过时。而我每年花了那么多心思买的自以为省钱的衣服,往往穿不了几次,花费的货币总额和时间精力其实远远超过了买一件好衣服。而这或许也是穷人和富人的差异小缩影。
每一个细节都很精致度过的人和什么都随意凑合的人,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我一直很羡慕身边那些似乎每一件事都做的很认真的人,包括写一份实验报告,甚至洗一件衣服,都是踏踏实实,如果觉得这里我有些跑题,请原谅我无法表述清楚,精致与认真这两者一定是有必然联系的。记得一位小学同学兼高中同桌,每次数学考试,我总是利用一切时间想答完所有题目,不免会有涂改,而他的卷面永远干干净净,却成绩永远比我高,因为只要他能写上去的基本都是对的。这应该也属于极简或精致的范畴。
简而精致的生活,是一种认真的生活方式,摒弃多余不必要的物质,为精神留白,体验善待自我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