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球看的工作日,等待越来越漫长,柜子里放着去年没有带回家的一本书,只能这样了,再读一读。
《一个人的朝圣》算是一本网红小说吧,各种新潮书店里它都会摆在醒目的位置上,书名看起来就很文艺。可是读起来却不是小女生喜欢的那种类似旅行的意义一样的小清新,一个人的一生你到什么时候才能做自己?读完这本书或许你会发现你一次都没有做过你自己。
哈罗德老人眼看就走完了他的一生,像大多数人一样工作,结婚,生子,退休后他每天晒太阳和邻居谈天……突然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可以走远一点,然后再远一点,更远一点……走着走着他知道了哪件事更难受,是每日走得精疲力尽换来的可贵的自由,还是舒适地在屋前小花园的摇椅上日复一日的平静。
一个老人一场六百多英里的旅程,这不只是穿越时光隧道的一场旅行,是走出舒适圈后无限的可能性,是发现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哈罗德过了60多年平静的生活,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但是这一路上他遇见了很多人,遇见了很多事,这让他越来越质疑自己的想法。
看到远足的夫妻吵架的时候他想起了妻子,可是记忆里妻子是初见时一身红裙的样子,他想给她买双园艺手套,挑了半天突然才想起妻子已经很多年没有摆弄花花草草了,他甚至想不起来妻子吻他那不再张开的嘴唇是在什么时候了……
妻子儿子邻居们对哈罗德异常的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出来提醒他要记得自己的责任,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甚至怀疑他有病了。而旅途中遇到的人呢?给的是不可思议的鼓励和帮助,对就是他眼里陌生人的各种不可思议。
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不但脚下的土地,连其他一切也都是对他开放的。人们畅所欲言,他可以尽情倾听,一路走过去,他从每个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东西,他曾忽略了那么多的东西。
即便应该不会再见了,他还是很高兴遇见了另一些人,很庆幸和他们说了话。
没有教条,没有鸡汤,所有细节都在哈罗德的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和改变了的里面。
老人一开始并没有自由的意思,更没有走出去看看世界的欲求,就只是想去看看患了癌症的老友,但是一旦他迈开双脚,他得到的是意想不到的,也许是他从来不知道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
所以,走出舒适圈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做你自己,真的什么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