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小姑娘佳佳(化名)是基因班学员的女儿,暑假后就上高三了,因为学业的压力来被沟通。
开始沟通,我问:“最近有什么事是你在意的?”个案:“学习比较累”。佳佳前几天看到一个同学分享自己的作业及学习计划,感觉别人好认真好努力,自己没有做到,所以有点恐慌,想着自己该更努力些,于是就重新制定了计划贴在墙上。计划感觉定的还不错,可是却执行不了,特别是想玩手机的时候。写英语作业,写不出来,心里很烦躁,就 去做英语的另外一项,错好多,逼迫自己写,觉得好艰难。拿起手机,写游记,编辑照片,一下子感觉好轻松,不小心就两个小时过去了。睡觉的时候,心里很难过,觉得计划又没完成,自己怎么这么没自制力,很自责。
经历完这个事件往更早之前,她回溯到初中时候,体育课被英语老师叫去默写单词。单词错那磨多,感觉自己和差生一样了,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觉得头也抬不起来,心想以后可不能错那么多了。我问:“你是怎么记单词的呢?”她说,抄单词的时候,都是在糊弄任务,和别人比速度,越快越好,根本就得不到记忆。考试时候就脑子一片空白,考卷上密密麻麻都是单词根本就读不懂意思,凭感觉瞎猜,考试分数出来,69分,老师让给家长签字,很不好意思地拿给妈妈,妈妈说:“下次努力”,挺愧疚的,下次不能辜负我妈。可是下次遇到单词难记还是会放弃,所以英语成绩就上不去。后来经历了两件同质事件,也是同样的模式,碰到困难就放弃,计划无限期拖延,然后又内疚自责,否定,评判自己。
再往更早之前,她回溯到小学的时候,学习弹古筝,开始的时候觉得弹古筝很好看,弹出曲子很厉害,可是渐渐地发现,考级真的很累。每天一个小时,雷打不动,很枯燥,想出去玩。特别是看到爸妈在看电视时候,心里更不平衡。烦躁不想练的时候,强迫自己练,但是每次都坚持弹完。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六年级,考完了10级。沟通中,反复经历练琴和考级过程中,佳佳也看到,那时自己那样小,为了自己的目标,在父母的督促下,克服烦躁的心态,顺利完成考级,自己曾经也是那磨有毅力能坚持,看到这一点,她自己很感动:“我也是个有毅力,会坚持的人,这么难的事我都做到了”,不断让她重复这几句自我肯定的话,佳佳浑身都是力量。她还看到每次想放弃,觉得烦和累的时候,坚持去练琴了,那种不舒服的抗拒的感觉慢慢的会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专注练琴带来的愉悦感。她随即悟到:“当我能真正去专注在自己该做的事情上的时候,那些我抗拒的不好的感觉都会消失,投入而专注地做一件事,那感觉真好。”
因为学古筝是不学西方的五线谱的,所以对乐理平时都没接触过,在考乐理的时候,临考前死记硬背非常困难,可是她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很努力地去背。到了考前的两天,音乐老师问:“你背得怎样啊?”佳佳:“太难了,记不住”,老师:“实在记不住可以打小抄”。“啊?”我心里想,原来这样也可以啊?那我还干嘛去背呢?我心里一下松了下来。到考试那天,我带了小抄进去,考试成功的通过了。我问:“心情如何?”佳佳:“特别轻松,侥幸过关感觉特别爽。”心里想:“再难的功课到最后都能过”。反复重复这两句话,佳佳突然明白了,为何她自己一碰到困难就想放弃,而且总是存在侥幸心理。我问“如果你不打小抄可以通过吗”,佳佳:“如果老师不告诉我可以作弊,我肯定会好好背的,结果也一样可以考过”。
事件经历完,佳佳领悟到:每次定计划的时候,心里其实是不相信可以完成的,这个信念来自于过往很多的时候想做又做不到的事件的积累,最后成为了对自己的认识,给自己贴了个爱放弃没毅力的标签。而完成不了任务,想做做不到,又来自于遇到困难和压力的时候的逃避和放弃,心存侥幸心理,希望能够侥幸过关。这侥幸的心态来自于小时候乐理考试作弊的不良影响。如果没有侥幸的心里,遇到困难就不会那么爱放弃,也不会总拖延了。
通过沟通古筝考级的事件,让自己看清楚,原来自己也曾经是那么不怕困难,有毅力能坚持,从而打破了对自己固有的认知。撕掉了旧标签,觉得自己无比的自由。
回到当下,要扎扎实实地专注地做该做的事,享受那个努力和专注的过程,过程好结果自然会好。
沟通结束,佳佳轻松多了,笑眯眯地和我道别回家了。
两周后妈妈反馈,孩子自信了,有笑脸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孩子因为小时候的一件作弊事件,形成了她侥幸拖延的模式,又因为拖延,该做未做的事情越积越多,导致心理负担加重,越来越不想做,于是对自己评判,失望,不断地恶性循环。老师的不当行为给孩子造成如此深刻的影响。教育无小事,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真的要谨言慎行啊!
《爱的呼唤~大理亲子自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