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蓉《青春》
小时候,姗姗学步,路都走不稳,身边是离不了人的。有时候是母亲,有时候是奶奶,抱着、牵着、看着。不管去哪里,反正走不出她们的目光里。冷了,累了,摔倒了,受伤了,只要小手一伸、咿咿呀呀一叫,总有慌张的妈妈快步赶过来,然后就是温暖的怀抱和熟悉的心跳。
那时候以为我和妈妈就是全世界,最多再加个奶奶。
少年时,好奇心起,总与小伙伴们厮混在一起,嬉笑着四处玩闹。直到黄昏来临,妈妈们呼唤的声音先后响起,被叫的小伙伴们只能一个个依依不舍地回家吃饭。剩下寥寥几个,游戏也玩不起来了,只好垂头丧气地各自回家。回去的路上,形单影只,斜阳将小小的影子拉得老长,一种奇怪的情绪渐渐漫起来。
那时候太小,还不知道那种曲终人散后涌起的涩涩情绪原来叫孤单。
中学时,学习十分紧张,身边的同学既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强力的竞争对手。在为高考备战的日子里,分分秒秒都有特别珍贵的意义。除了睡觉的八小时,我们几乎时刻陪伴着彼此,一起吃饭,一起自习,一起做题,一起考试,放眼望去大家都在努力,周围全是共同奋斗的同学,只以为这个年纪的人只能好好学习,所以从没觉得辛苦过。
那时候也不大,以为我们共同奋斗过三年,一定是最交心的朋友了。
大学时,五湖四海的不同学子被聚在一起,习惯各异,热情友好中也隐含着一丝客气的疏离。我们上着一样的课,做着一样的实验,走在同样的校园,却享受不同的风景。有人开朗,嘻嘻哈哈,如鱼得水地融入整个校园;有人沉静,孜孜不倦,醉心于自己的小圈子。随机聚在一起的一群人,彼此之间维系关系的不再是真诚,而成了信息交换。同事、朋友也都有各自的打算,暗自较量着,追逐着向前。偶尔有幸交得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都是要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三五不时的联系,免得它悄无声息地就褪了色。
什么时候开始长大的呢?可能就是某一年,忽然发现就剩自己一个人了。回头一看,年迈的奶奶和忙碌的母亲已经被我丢在遥远的家乡。环顾四周,儿时的小伙伴们要么各自婚嫁、要么在他乡拼搏。左右逡巡,中学时形影不离的同学们也怀揣着各自的理想,在不同的城市沉浮。物理上的距离轻易就被网络克服,可是心与心的隔断怎么办?
曾经以为会永远在一起的人们,都已渐行渐远。这时候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成长是一个人的远行。身边的人都是来去匆匆的旅伴,没有谁会永远陪着谁,越成长,越要习惯一个人的孤单。
小时候,总盼着赶紧长大。觉得长大后就可以无拘无束,不再受父母的管束。可是生而为人,怎么可能无拘无束呢,只是这拘束不再来源于父母佯装的严厉。这拘束来源于年龄带来的责任,来源于社会拟定的条条框框,更来源于未来那漫长的、扑朔迷离的路。这路上依然会不断有新的人来,又有熟悉的人离开,正如儿时的玩伴、中学时的同学、老师一样。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与我们肩并肩地走过一段共同的路,又在之后的某个路口,被时光推赶着各奔东西。哪怕你千万次回头,也永远回不去了。
长大后,却频频回忆起小时候。斜阳下,放学后欢笑着奔跑回家,一路向西,嚷嚷着要追赶时间。春日里,迎着春风和暖阳在田埂上、小路旁追赶蛐蛐,挖掘那鲜黄的嫩猫爪花。又或者,在随便的一个日子里,胡乱选一个场地,叫上无论几个小伙伴,就能有滋有味地玩一个下午过家家。那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那样慢,岁末的春节总也盼不来,就连夏日的一个下午都长的仿佛没了边。总不耐烦时间那么慢,日子那么长。却没想到,长大后的日子仿佛上了发条般,分秒不停地催促着我们向前。
陪伴我前二十年的伙伴们,分别来的如此匆忙,来不及再道一声珍重,唯有默默祝福。
即将走入我生命与我并肩的朋友们,不知道相遇会是哪一天,只愿我们珍惜每一天。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既然成长注定是一条孤单的路,那就一个人走的坦坦荡荡。
这时光越走越匆忙,
不回望,
不会忘,
只背好行囊、
藏好梦想,
循着启明星光,
大步流星,
孤身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