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手机聊天软件。短短的几年时间,微信已经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时通话,实时视频,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快捷。外出不用带大额的现金,只需轻轻地一扫,解决了所有问题,这是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微信朋友圈,早上起床刷一遍朋友圈,晚睡之前再刷一遍,已然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习惯。
那么,朋友圈是个什么圈?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有大家族的概念,有的家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家谱,中国又是礼仪之邦,古云“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尚往来的行为准则似乎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中国人很爱讲情面,做事情要考虑的很多,猜测对方的出身、背景、社会地位,这些会影响着与你所做事情的判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喜欢讲抱团。究其原因,作为数千年的农业社会,血缘关系是联系社会成员最有效的方式。一个家庭由于对外交往的局限,抵御外来入侵或伤害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家族、宗族成员的紧密团结,再回到现代社会当年各地都有这样那样的会馆,小的以比如同乡的,大一点的是同县的,再大一点的,是同省的,比如浙江会馆、湖南会馆、四川会馆……,这些会馆现在当然成了某种历史的凭证,不过回想一下,为什么要弄出那么多的会馆出来?这就是抱团。抱团,本质上是出于一种安全考虑。这种安全当然不单是人身安全,而是在各方面方便照应和互助——更进一步,是为了维持某种人脉关系,借助团体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目的。什么是人脉?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很晦涩,这完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比空气还飘渺,但是对于每一中国人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甚至有人说人脉关系就是财富,你可以一把火把财产烧完,但是只要你的人脉关系在,辉煌就可以重新再来。因此,有人研究中国的民营企业,多数都是家族企业,之所以选择家族方式,除了说中国民营企业还不成熟,距离现代企业管理还有很大距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族成员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血缘联系,更能够抱团,更让人有安全感。作为西方国家,因为较早的完成工业革命,有比较完善、完备的法律体系,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在框架下进行,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比较来说比较简单、明了。他们更看重人的个性价值,西方人非常重视个人主义取向,强调自我,在交流过程中常表现出强烈的肯定和突出自我的色彩,西方这种肯定的突出自我的思想意识.而中国人对这种行为则不那么赞成.美国人在行动上敢于标榜和突出自我,敢说敢为,敢于表现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奋斗和自我实现的进取精神。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人不习惯公开个人观点,是因为中国人分不清对事与对人的区别。东方文化祟尚社团价值,中国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因此这种价值观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们不愿意发表不同的意见,要维护融洽、避免分歧,凡做事前都要考虑别人的看法。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而在中国则很常见。所以说中国的抱团文化也就是圈子文化。微信朋友圈也是基于熟人、朋友形成自己的网络上的虚拟圈子,不过也是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发挥它的作用。很难想象作为劳动最基层的人能够和企业老板、政府机构领导形成一个圈子,所以说圈子文化基本上也体现了一个人与周围人的阶层、身份、地位的不同。
朋友圈你能看到什么?
打开你的朋友圈,你会发现这世界真是无奇不有、丰富多彩。朋友圈是什么?是晒----有的在晒旅行:今天日本,明天美国,后天香港,全世界好像让他走了个遍;有的在晒各种美食:韩国的石锅拌饭、日本料理、美式西餐、巴西烤肉,好像全世界的美食他都品尝过了;有的在晒恩爱,把单身狗们虐了一遍又一遍,恨得牙痒痒。也许是现代的社会网络越来越发达,而我们的内心却越来越寂寞,每个人想要急切的把自己完美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其实只想表达一句话“我的生活是很完美的”。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现实则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朋友圈是什么?是心里感情的自留地----当朋友快乐,我们衷心的感受他的快乐;当朋友痛苦难过,我们深表关心、慰问、理解、支持。现实中没有那么频繁的联系、见面,在虚拟的空间我们想知道他过得好不好。朋友圈是什么?是商业、利益----各种产品的推销、各种代理活动的火爆进行;对于产品的性能、实用性我们保有怀疑态度,但是一味地刷屏使我们不得不各种拉黑。朋友圈是什么?是媒体传播的加速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有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否则“好事无人问津,坏事却传千里”引发群体性关注事件。
如何看待朋友圈:
朋友圈的前面有“微信”二字,顾名思义就是不要轻易的相信,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微信只是一种社交工具,毕竟代替不了现实生活。朋友圈里的一些信息真假难辨,也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困扰。用好了他是一个老师,用不好他是一个魔鬼。微信只一个平台,圈子产生的好与坏在于用它的人。
公众号:王氏评说---致力于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点滴记录社会百态,关注改革,关注社会时代前进的步伐!
用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