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第四章《付出》与第五章《牢笼》,对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作用。
女人直觉上想要不断地付出,但是又厌恶能量一点一滴地流逝。我认为与其说女人厌恶将自己一点一滴地付出,倒不如说不愿让自己毫无目的地付出。我们并不怕用尽心力,但是却害怕白白消磨身心。
不愿让自己毫无目的地付出,它并不是让我们拿来当做不采取行动的借口,主要是提醒自己应该尽早培养出看见“目的”的能力。生活里可以被发现的目的有太多太多,我常把发现目的的能力说成“抓紧生活”,因为它是真正能解决属于情绪的、轻飘飘的问题,帮助我们把悬在思考里、想要发展的自我透过生活达到真实。有目标的付出比较不会耗尽一个人的才智,付出的本质应该是如此:在消耗的同时便获得了更新。
如果我们越早进行“体会价值”与“懂得付出”的学习,“更新”的作用就会越早出现在生活的循环当中。
等我成为妻子与母亲之后,我发现一个人的付出可以有更多样的意义:通过对夫家长辈的尊敬与喜悦的生活服务,我更广意地表达了对伴侣的爱意;通过对孩子的细腻照顾我可以满足自己的情感的需要,并建立亲子之间细密的沟通管道,虽然每一天的付出都呈现出表面的辛劳,但生活的内里却开始累积惊人的力量——我自信拥有越来越强大的能力可以改变现况,改变一个原本不够美好或不够愉快的环境与气氛,这种力量有时就被外在的眼光称为“创造”,而这应该是女性的权利与期望。
梁实秋曾经提到过一个概念:真实的自我不在感觉的境界里面,而在理性的生活里。
想想老式脚踏车的照路灯,我们的付出是摩擦力,引发的热情照亮了自己与他人的生活。
我们的社会如今把金钱所能换取的价值不断提升,女性因为接受这种说法而变得格外辛苦,有更多的人想努力挣得看得见的数字,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与影响。今天,女性共同的生命功课也许是再一次了解付出的“目的”。生活随着时代改变之后,无论男女精神上最大的包袱都是他人的眼光、物质的意义与人际的复杂。传统与现代是否必须是一种取舍,也唯有诚实看见生活的人才能通过检视来帮助自己。
我还是觉得女性最有价值之处是与生活的细密关联,谁说女性付出的酬报不是金钱?那些使家里角落发光、使家人胃口大开的事如果要以金钱一一去换取,不也很惊人吗?但它还有比金钱更丰富的价值。就是与被关爱的人所产生的情感互通。付出是最踏实的生活教育,一个愿意付出的人最容易体会他人的付出,这是经验的转移与累积,自然而然形成的价值确认。懂得付出意义的人,心不会悬在半空中的,他们的爱有积极的作为,我想这就是林白夫人所说的“循环”;循环使生活真的活起来了。
女性必须依赖她们自己的力量来达到成熟的境界。而事实上,学习独立不正也是成长的本质吗?女性必须停止依赖他人,并且停止借着和他人竞争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女性必须独自找出她们真正的重心,并且独自达到她们生命的完整。我们要注意的是“自己生命的完整”,不要以集体意识来框将女性原本可以独特的生活。
每个人都可以用眼光来改变对限制的看法。牢笼的挣脱有时并不在用力撑开出口的框限。而是适时地侧身,缩小原本不需如此巨大的自我。我们可以在笼内定睛于困扰自己的框架,也可以从栏与栏的当中眺望远处。生活的自在是正确眼光的视野所及,敞开心眼的同时,我们生活的意义也同时被开展:原来价值并非苦苦相寻的收获,而是一眼看到平凡生活的全部,并用最好的颜色留下自己的感受;我想那“最好”必定是早已存在,只等着我们的钟情一暼而后视它为珍宝。
生活方式无法两全集美,女性于是有了受限于牢笼的想法。无论男人女人、在家或外出工作,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限制存在。仔细看看,谁的生活不是小范围的不断重复?只因别人的重复与我们不同,相对就有了新鲜的感觉,于是反观自己就只看到狭窄的牢笼限制。
其实仔细想想,现代生活中的许多灾难不正是因为我们舍近求远的结果吗?我们舍弃现在,去追求遥远的未来;忽略自己的所在地,望向其他的地方;着远于辽阔的大众,却看不到基本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