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师的父亲节专场直播里,提到梁启超对儿子梁思成学习方法的叮嘱:“猛火熬,慢火炖”。这次去北京的闭门会学习对于我来说,也是一顿猛火熬的过程。对于一向在身体和大脑上都处于安稳、平缓的人来说,突然的猛火会带来后遗症。
后遗症一就是登上飞机坐下来那一刻开始,忘记了几天所学,只记得几个关键词。
后遗症二就是严重困乏。一路上的车旅和几天的高度精神集中加在一起,导致回家后的几天都身心困乏。还要面对家里的清洁整理,和孩子的高度需求补偿。直到今天,那根紧绷的弦,度过了缓冲阶段,恢复了弹性。
虽然主观上的身体和精神感受是以上的状态,但觉察到我的意识有了改变。
第一,在对待公婆上。我一向以他们对队友从小到大的不支持,只有超级威严没有一丝慈爱,队友始终处于边缘,不像两个姑子那样成长得很好,也几乎不和公婆对话等为由,带着为队友打抱不平的态度和他们相处。表现为随心所欲,爱理不理,突发的情绪等。这次从北京回来,他们说的每句话、安排的每件事,我都听着,并作出合适的回应。他们和孩子的大小冲突,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咄咄逼人,直接竖起浑身的刺进入攻击状态,而是从中协调,及时化解。
比如前天晚饭,孩子突然决定用牛奶泡饭(把纯牛奶泡进米饭里吃)。奶奶想让孩子喝一碗她特意炖的可以降火的草药猪脚汤,因为她觉得孩子眼屎严重,还有点咳嗽,是上火的表现。看到孩子用牛奶泡饭,一来觉得这个行为很奇怪,二来喝了牛奶,就再也喝不下汤了。于是奶奶在孩子倒牛奶的时候,立刻提高了嗓门。“哪个孩子是这样吃饭的?浪费牛奶!你要不把它们吃完,我等下打你屁屁啊!”我知道孩子在别人否定时,也会炸毛。立马抚她背:“今天的晚饭很有创意啊,妈妈以前用牛奶泡过燕麦,很好吃呢。你先泡一点尝尝,如果觉得好吃,再多倒些。”孩子听到我的建议,倒了一点尝尝,又倒了半碗。再抬头跟奶奶说,“这样吃也挺好,一举两得,营养不落下。比有些孩子只吃开水泡饭,强多了。”奶奶一对比,觉得是这个理。我再追着回了一句:“那些美食家,就是在这样不合常规的创意下,才发明了各种美食。你昨晚还尝试用梅子烧排骨呢,大家都觉得挺好吃嘛。”奶奶听完笑了。我知道她对牛奶泡饭的介意,完全没有了。
第二,在对待队友上。队友因为事业的忙碌(全年无休),只有早饭在家吃,几乎没有精力理会家庭的其他事情,包括孩子的养育。我们能几天见不上面,说不上一句话。这种境况,我抗争过、挣扎过、都无力改变,最后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承受着。这次回来,家里的端午宴因为我去了北京推迟到我回来的那天举行,队友在吃饭时和我抱怨了几句工厂的事,我突然深想了许多。
一个是他提到工厂里一个项目管理人的姑姑,说这个姑姑再婚一个男人,他们俩因为项目管理人的关系,一起来工厂里打工。前两天因为两人吵架,男的(唯一的喷漆工)扬言如果他姑姑不跟他好他就不来这里上班,那天过后果然双双不来上班了。还有一个是队友的发小,成家有小孩后家庭不顺,工作上能力不够收入不高,最后决定来队友工厂上班。队友和合伙人商量,给他安排了岗位,还送出去培训学习,并给出了高于同级的工资待遇。但这个发小在工作上,总是公私不分,让队友面对其他员工时很尴尬。那天因为队友的提醒,似乎伤了自尊的发小直接离开不来上班了。工厂里的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同时走了三个员工,队友不得不自己填上,吃完饭他就马不停蹄去工厂,忙到凌晨才回家。
通过两个例子,我在思考现在的成年人都是巨婴吗?面对工作可以这么没有担当和责任感吗?也不是90后、00后,都是70后、80后呀?我的孩子长大后也要面对这样的人和环境吗?相比较而言,我的队友在承担力和责任感上,不仅没有怨言(全年无休)还勤劳肯干,就从这一点在父亲的角色上就已经很有力量和榜样感了。我突然清醒过来,不再纠结队友有没有顾家,有没有养娃,而是去看他做人的品性。山不就我,我来就山。这部分父亲资源,我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利用的一开始,就是妈妈的纪律:不说孩子爸爸的坏话。向孩子描述一个真正的、全面的父亲形象。周末时多带孩子去爸爸工厂实地感受爸爸的工作。
因为对队友的认识清醒了,对他的感情也开始慢慢恢复。昨晚,跟队友分析他们工厂一直缺人,他像颗螺丝钉随时补位的情况,不是长久之计。队友回我,他们打算搬迁工厂,虽然可能会花上几十万,但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招工问题。我觉得挺好,不破不立。
第三,在对待孩子上。我在慢慢改变和孩子相处时,自己的状态和用心程度。就像王老师说的,虽然我在忙,但我的心和你在一起。昨晚我打算回听知娃直播第二课,准备先安排洗漱,孩子回到房间就可以自由玩她的换装游戏和手工,我们都有了自主安排的时间。然而,洗漱完回到房间才九点半,我刚开始听课,孩子说困了想睡觉。我说那你关灯躺下听凯叔睡吧,睡不着爬起来玩(她平时十一点睡)。她答应了,但没一会儿叫我一下,没一会儿又叫我一下。叫到第五次的时候,我的情绪起来了,但立马被我摁住。我在想,她今天有点反常,是为什么?于是走到床边,准备跟她亲昵一下,说个晚安。结果捧着她的脸的我的手,太烫了。立马测温,39度1。找到退烧药给她服下,陪她躺下来,摸着她耳垂跟她聊天。聊妈妈发烧时的几种症状,让她仔细感受自己的症状。问她现在是在火焰山,还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慢慢的,她安稳地睡了。我后知后觉地感到庆幸,没有条件反射似的反应,而是刹了一脚,问个为什么。这是第一次,孩子生病被我及早发现。希望,未来能更早发现苗头,只要用心。
第四,在对待学生上。北京回来的第二天,回学校上了一整天的课。突然觉得每个孩子都那么可爱,会很理解他们做出的每一个偏差行为和不当言语,都是因为他们的生理障碍造成的身体功能缺陷和认知障碍。心中充满了慈悲,觉得生命很了不起,觉得他们很了不起。尽管身心俱疲,却依然不想浪费一节课的时间,去随意应付,而是想着能给出些什么让他们理解,掌握。课堂时间总是那么快,我知道忘记时间的状态,就是进入心流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