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增强个人素质,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所以,要想让孩子日后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必须从小学好礼仪,而要学好礼仪,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礼仪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非常愿意给爸爸开门,每次都抢。而为了让两个孩子都高兴,爸爸就不得不在一个孩子开了门之后,又赶紧关上门,让另一个孩子再开一次。那时,还不太懂事,只是出于一种对爸爸的依恋。慢慢大了一些了,有了很多自己的乐趣,比如看动画片,比如玩游戏,对爸爸的依恋没有小时候那么强烈了,给爸爸开门的事情就不太积极了。这时,家长就要及时引导并强化了。我参考了很多旅日华人的文章,要求孩子必须在听到爸爸敲门的声音后,及时开门,并让爸爸用拥抱作为奖励。孩子爸爸是一个很会逗孩子的人,每次进门之后,总会和孩子尽情嬉闹一番,这也使得孩子们非常愿意给爸爸开门。同时,在爸爸出门上班的时候,我要求孩子们必须在门口给爸爸说再见,有时还会教她们嘱咐爸爸路上小心点,早点回来等等的话。这样的行为,一开始是强制并带有鼓励的,随着孩子们日渐把这种行为强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后,只需要某些时候提醒一下孩子就可以了。这种开门关门的行为看似简单,其实从这些小事情中,可以培养孩子对长辈的尊重,孩子对父母的爱。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能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他。比如,大人都知道,见了熟人要打招呼,问好。但是孩子会由于某些原因,比如认生、内向,或者不舒服而不愿意打招呼问好,这种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强求,否则会使孩子将正常的人际交往视为负担,视为虚伪。父母只需要及时提醒,每次提醒,以及经常带孩子外出等等,在潜移默化中,是孩子形成必须打招呼的意识。礼仪,还表现在对公共规则的遵守方面。在这一方面,父母需要做的是做好表率,并及时总结。比如,过马路的时候,要耐心等红绿灯,在斑马线上行走。身边可能会有一些不遵守交通法的人,对于这些人的行为,家长要及时指出这些行为是不好的。遇到有人闯红灯,我就会问孩子们:“你看,那个人闯红灯,多危险,他那样做对吗?”礼仪,还表现在与人的交往上。有时,在公园里,排队玩秋千。有的孩子很自觉,玩一会就下来了,有的孩子却玩好半天。这正好是培养孩子耐心以及对错标准的时候。孩子会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知道独占某个玩具是不好的,在他玩的时候,就会很自觉的及时让给其他小朋友。这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关系,相互体谅。我家是两个孩子,每时每刻,孩子之间的关系都在进行,或者一起玩某个游戏,或者会因为争抢某个玩具而发生矛盾。这些活动,有时需要家长做一个裁判帮助判断对错,有时,是需要家长做一个观众,孩子们自己在游戏中会建立起自己的一种标准,一种准则,而很多情况下,孩子们之间建立的准则其实就是社会大众建立的准则。文明礼仪,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需要孩子通过不断的实践来体会,来接受。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做的是引导,帮扶,而不是硬性的强扭得行为。
培养孩子礼仪从点滴做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特意摘录下来。 第一部分第1节:序言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 序言 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
- 需要用到webSocket,所以搜集了一下使用方法,(手动包 导入要把#import<> 改成#im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