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所以只要你足够坚强,何惧历经风霜。
“霜”这个汉字,音、形与义都极美,是最富有中国意象的汉字之一。
总觉得,雨、雪、霜、露,都莫不是天地之间的交接,是天地交换讯息的一种形式。而霜,似乎是最含蓄,最冷静,最让人警醒,又最令人惆怅和销魂的那一个。
想想看,秋末冬初的土地上,此时气温已降至零度,清晨出门的人嘴里呵出白色的寒气,脚下的青草已经变黄,蒙上一层厚厚的白霜,更显萧索。
经过霜的庄稼味道会更好,霜打之后的柿子格外甜美,霜打之后的萝卜格外爽脆好吃,就像人生必得经过风霜才能更强大更坚韧一样,一个蜜罐中长大没有经历过风霜雪雨的人,他的心智一般都不会强大。
也许在宁静顺遂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心里都会对风霜的渴念,因为那意味着对自我更好的锻造,以及人生品质的提升。
成为印度王子的释迦摩尼在年轻时的生活应有尽有,何等奢华美满,可是29岁的他在一个午夜决然离开王宫,自我放逐,脱下了华丽的服饰,换上蓑衣,遣散侍从成为一个修行者,我想他身为一个锦衣玉食的王子,应该也有对经历人世风霜的渴求。
同样,在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里也表达了这样的主题。这是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的小说,描述了伦敦的一个证券经纪人,因为突然着了艺术的魔便弃绝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塔希提岛,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灿烂的画布的故事。从此后的人生中,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并没有能使他回头,他一直在人生风霜的磨砺中砥砺自己的艺术,拓展自己的人生。
历经风霜 是每一个想成就自己的人必经之路。面对扑面而来的风霜,只要你足够坚强,就不会是霜打的茄子————蔫了,而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所以,我们有时会在心里同情现在的那些富二代、官二代的孩子,他们往往娇矝气盛,目空一切,因为一切得来全不费功夫,可是他们也会因此而体验更多的空虚感。
没见过风霜,没经历过自我奋斗的汗水,又何能体验属于自己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他们该丧失了多少醉人的人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