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这本书讶异、惊悚,这里新世界人们没有父母、感情、思想、甚至连科学都被限制,但是这里的人们纵情欢乐、每个人由设点的轨迹运行,没有痛苦、病乱、战争等等。整个社会追求的是稳定、但是看完之后你会对这个美丽的新世界毛骨悚然、你不会想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因为这里的人无法称之为人,他们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傀儡、索罗说过:人是一直有思想的蒲苇,这是人类高于所有动物的灵性。
故事主人公伯纳因为出生的问题设定导致不是一个正常的高等人种,他因此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便以局外人自居,对新世界心怀不满。内心也渴望自由,后来他来到野蛮地抓住了上司的把柄,把所谓的野蛮人母女带到了文明世界,大出风头,成了社会名人,从此洋洋得意到处抛头露面,极度的反差带给我的荒诞,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卑劣自私、没有骨气、是非的人,但是我们发现这个文明世界里到处是这样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无视是非观念,至少按照设定的程序虚空的活着。
而另一个主人公野蛮人约翰的身世离奇,他的母亲是文明人,他却在野蛮地长大,他两边都被排斥,凭借莎士比亚的一本书籍仿佛带他找到了内心所追求的,正如约翰回答:“我正是在要求不幸福的权利。还有变老、变丑、变得性无能的权利,患上梅毒和癌症的权利,吃不饱的权利,肮脏的权利,总是生活在对明天的忧虑中的权利,患上伤寒的权利,受各种难以言状的痛苦折磨的权利。”
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不自由,毋宁死。”
另一名赫姆霍尔兹他是个过于聪明的高等人,他渴望自由,渴望体会到真正的情感写出好作品,最终在暴乱后选择到恶劣的海岛上去,但是他在其他方面却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不难想象他这个特列最终也会在海岛上悄悄消失,不能撼动新世界的一分一毫,正如总统所维护的世界。
后面三人组引发了暴乱,那个世界的总统出面说的一段话把整个故事迎向高潮,担心的不是有一个独裁者来限制我们的自由,而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一起放弃了自由。就像书中的主宰者说,“我们的信仰是幸福和稳定”。
为了实现幸福和稳定,人的内涵被缩小了。
总统说,自己曾经也是要被放逐到孤岛的一员,但他放弃了去孤岛研习科学与艺术的梦想,投身于建设稳定的幸福之中。
即使他曾经有着关于文学和艺术的梦想,可他仍然认为现在这样荒诞的、荒唐的、充满唆麻和低级快乐的、稳定有序的世界,要比艺术与科学、诗歌与爱更值得献身。
我很遗憾美丽新世界的总统作为新世界里唯一深深了解过艺术科学与爱情之美的人,又反过来把他们摒弃掉,把这个世界打造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享乐天堂;每个人都处在枷锁之中,而用尽全力想要挣脱的必被当成异类。
在这个世界里,人从出生前就有出厂设置,出生后,还会有配套的教育和洗脑,以至于根本不需要思想、警察,因为一方面,你想不到有另外的可能,另一方面,生活稳定,欲望被完全的满足,想买就买,想和谁做爱就和谁做爱,想怎么开心怎么来,没有什么好反抗的。当然会有无聊,可是无聊也被取消了,有一种叫做唆麻的药品,一吃就high了,一支不够,那么两支。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笑,为什么思考。” 科学是危险的,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地给它套上笼头和缰绳。 操作员和护士就是孩子长大以后的翻版,尽可能地不让你们产生任何情感。扼杀人类的情感――滥交。命运规划室——他们的意识会接受培育以认同他们的身体的感受。 培育优等知识分子、体外培育、新巴甫洛夫式条件作用培育和睡眠教育。
思想的判断、欲望和决定都由这些暗示所主宰,而所有的暗示都是我们的暗示!”“国家的暗示。” 没有父亲母亲和家庭观念的时代 “做卑微的自己,也不愿做别人,无论那会多么快乐。”――主人公是清醒的。如果我是自由的,而不是被我的培育所奴役的话,会是什么样子呢?” 幸福从来就不是宏伟壮丽的。” 一个人的信仰是由培育决定的。人们信仰上帝是因为他们所接受的培育使然。”
“我不要舒适。我要上帝,我要诗歌,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美好,我要罪恶。”
“事实上,你要求的是不幸福的权利。”
转过头来在看看现在这个世界,它或许不够完美、它有贫富分化、有不公、有黑暗、但是也在孕育着希望,不断地改变、科技进步、人们思想的百花齐放、你可以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权力与感受,而当你进入那样一个“美丽新世界”之后你连死亡的权力都被剥夺,你只能是一个被设定的机器人,没有自我意识、所有一切都设定为了国家稳定、全人类幸福。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夸装荒诞构想。
《美丽新世界》是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意为“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寄予了人类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进入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打破了社会原有的沉寂,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社会深度问题,反乌托邦文学由此应运而生,成为了作家们抨击黑暗现实的有力工具,《美丽新世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是一本值得深思大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