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这个原则不是死的,很有弹性有灵活运用的空间,像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以德报怨,书是死的,真到运用时,那要考虑的问题层面很复杂,绝对不能拿一条原则通行天下一切事物。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这是孔子喟叹“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与孤独,也许我们无法感触个中滋味。但给我们启迪的是“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的人生态度。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向季孙氏控诉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还能让公伯寮的尸首在街头示众。”

孔子说:“道将要实行,是天命决定的;道将要被废弃,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公伯寮向季孙毁谤子路,子服景伯告知孔子,季孙听信公伯寮的诋毁,但他有能力让公伯寮陈尸街头。孔子不以为然,他确信公伯寮的毁谤左右不了天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