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最完美的爱情是怎样的?
男孩遇到女孩、男孩爱上女孩、男孩错过女孩,最好的爱情电影故事无疑是属于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爱在~》系列。
我推荐电影介绍导演时,身边的朋友基本上无动于衷的,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关注是谁演的,而从来不会关心电影的真正叙述者——导演,是谁。这个理查德.林克莱德是何许人也?就是2015年金球奖最佳导演,花了十二年时间拍摄《少年时代》那位老兄。不要以为这位老兄就只在《少年时代》上花了12年来打磨一部电影。我今天要谈论的《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三部曲分别是1995年、2004年、2013年又同一个男主角伊桑霍克和同一个女主角朱莉德尔佩主演的和演员本身一同跨越岁月沧桑的故事。由于这是爱情电影中唯一 一部通过不停唠嗑来演绎爱情的生发过程的故事。
在若干年前,我推荐人看约翰艾萨克的爱情片《缘分天注定》时,被反推荐了“爱在”系列,当时没去看,这个七夕,在重看《向左走,向右走》时,突然想起这个系列,就一股脑儿全部下载下来了。第一部《爱在黎明破晓前》讲述的刚好是我这个年纪爱情故事,我花了一个礼拜才看完,但是整部电影并不长,才一个小时四十分钟,但是每次看,我都只能看十分钟到二十分钟。因为支撑电影的唯一要素就是男女主人公话唠式的对话,而第一部故事也就仅仅一个晚上上演。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最适合邂逅的话,我首选火车。如果邂逅非得以一种唯美的形式然后,我会选择在火车翻一本爱读的小说然后去搜寻另外一个这么做的异性,《爱在黎明破晓前》故事的开始就是这样的画面:
当1994年那个春天,手机基本上还不普及的时代,大家在旅途中除了看窗外的风景,就是看书读报。在电影《和莎莫的500天》里莎莫说,有一天她坐在公园长凳上看书,有人跑过来问书的作者的事情,结果莎莫就嫁给了那个人。这就是刹那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美国男孩杰西遇见了法国女孩赛琳。因为车厢内一对中年德国夫妇的争吵,他和她聊天了。原来这个美国男孩远渡重洋是来见自己的女朋友,没想到被冷落遭遇分手,气愤之下,买了一张回美国最便宜的机票,而登机的地点就是他这次欧洲之旅的最后一站——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是他留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夜,他突发奇想邀请了眼前这个原本要去法国巴黎的姑娘下火车陪他聊天游历。赛琳蓝色的眼眸注视着这个浑身透露着文艺雅痞气息的杰西立马答应了,然后他们就下了火车开启两个话唠的穷游模式。
有过恋爱经验的小伙伴都知道,初次约会地点都会选择有着浪漫气氛的餐厅和电影院,因为我们可以借助美食和电影缓解因为彼此缺乏了解导致突然冷场的尴尬。只有傻子或者像杰西这样已经穷的把所有钱都买了机票的人会选择一直走一直聊。不过缘分妙就妙在和你同行的姑娘和你一样话唠,杰西也很巧妙的玩起了问答游戏,更夸张的是第一个问题就直接问赛琳第一次性体验的事。我看到这里时,着实尴尬了一把,甚至担心这个法国姑娘会用耳光回敬这无礼的小子。但是这一切没有发生,因为当她答应跟他下车时,她就放开了所有的枷锁,毫无保留的和这个充满着朝气的美国中西部牛仔进行着浪漫而诡异的互动。最为隐秘尴尬的问题过后,下面的问答简直就是行云流水,而且进行的是那么的窝心自然。尽管充满着风险,但对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打不开话匣时可以借鉴此方法。
在唱片店里这一段,是两位话唠最为收敛话唠本性的时候。两个人在视听室内互相偷瞄对方的时刻充满着说不清道不白的暧昧试探和内心挣扎。the first kiss总是伴随着这样尴尬的试探和欲言又止的忍俊不禁。
不过文青总是有满肚子的浪漫坏点子,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吻眼前这个让自己心神不定的姑娘。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男孩在自己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姑娘面前是胆怯的,而女孩恰恰相反,没有赛琳在摩天轮上的主动大胆,后面杰西也不敢越过雷池半步。
在一吻芳泽之后,他们夜游维也纳也跟着星辰一起翩翩起舞,同时也聊到了自己的家庭和成长。赛琳说,在家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且不知道和谁对抗,敌人是什么?而杰西则指出并不存在这个所谓的敌人,并指责所有的父母都不会正确的教育孩子:有钱人的孩子父母给予太多,穷人的孩子则相反。不是关爱太多,就是关爱不够,或是遗弃或是交些错误的东西。不会谈恋爱的人教人家谈恋爱时永远都是说,聊对方感兴趣的,千万不要聊自己的悲惨童年,不要把气氛搞沉重。杰西接下里说的话可算是戳中我强悍外表下的脆弱痛点,他说他的父母并不相爱,生下他,然后尽力对他好。但是他的父亲当初并不想要他,觉得生他是个错误。这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这导致他从小就习惯从一个不该存在的人的视角看世界,这一点我真的不能同意更多(没有爱情的婚姻结晶会导致孩子产生这样悲观古怪的世界观。) 赛琳听着觉得很悲哀,杰西说恰恰相反他以此为傲,以为这让他感觉生命就是自己创造的,就像盛宴上的不速之客(再一次无条件同意他的说法) 其实处于这种情景下,赛琳更加钦佩眼前这个男生,原来他有将苦难化为人生财富的神奇魔力,他站在世界不同的角度看着问题,这一点让她更加着迷。
很多人都羞于表白,因为简单的“我喜欢你”、“我爱你”在真正的场景中很难轻松的说出口,那怕表白者鼓起勇气这么直白的说了,被表白的对象也很可能不知道如何回应你。但是在电影中,随着夜深,两人对对方渐渐了解,感情默默的升温着,但是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他们必须要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去告诉对方:我钟意你。不得不说在这种方面女孩具备天生的优势,赛琳主动和杰西玩起来假装打电话给对方父母的游戏。这让我想去自己以往的恋爱岁月类似发生的场景桥段,其实你喜欢我我喜欢你,不说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你充满创意的表述让我更加喜欢你了。(你不仅表达了爱慕之情,并且因为你的方式给自己加分,让对方更加喜欢你,是不是很羡慕这样的技能???)
恋爱中的男生,假如你没有钱,请不要悲伤。你可以学杰西去酒吧告诉老板说自己没有钱,但是又要想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在月光下对饮,并保证回家后会把酒钱寄过来。但凡一个有成人之美的酒吧老板都愿意成全你。所以以后不要老想着开房,学学电影里的杰西他们,躺在公园里的草坪上,看着星辰,等着日出,喝着红酒,聊着关于爱情的前途问题。
如果这部最好的爱情电影一味这的营造浪漫场景,创造爱情桥段,那它就不能称得上是经典,它不同于一般的爱情片是,电影最后把两个将一生的浪漫都迸发消耗在一个晚上后,还是让“天亮了”。
离别的车站,是电影情绪最为爆发的时刻,从没有看过如此写实有充满戏剧表达的倔强与不舍。他们不想互留电话和地址,因为这会破坏黎明带来前那个温和浪漫的夜的美好。但是两个人都慌了,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彼此,一直显得满不在乎逍遥自在的杰西开始抑制不住自己的内心的惶恐:不再见面?我不愿意。赛琳哭着立马应着,我也不愿意。当双方知道彼此都做不到从此相忘于大西洋之后,双方开始了离别的约定:五年之后再这个车站相见。五年?不,五年太久了。一年行不行?一年,好的。 六个月怎么样?六个月?从今天还是昨天算起?昨天,从昨天算起六个月后,6月16日,9号站台,从现在起6个月后晚上6点。就像高考考数学的最后几分钟,两个人的数学能力突然在那一瞬间爆发,算清楚了该在具体什么时候重逢。但还是坚持不打电话不写信,尽管这很难受。
如果现在给我两个选择,一个是永远不再见你,一个是娶你;我会娶你,也许这浪漫的过了头,但有人结婚的理由比这更少。”很多人批评这种浪漫过头的邂逅和临别许诺,但是我虔诚的相信杰西倒出了俗世婚姻的破绽,所以又何必在乎不懂浪漫或者也根本不知道如何浪漫的佣人们的闲言碎语呢?分别后,杰西在大巴上傻笑,和赛琳在去巴黎的火车上沉思迷笑的画面已经证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