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门口修鞋的张师傅,摊位支了快二十年。去年冬天我去补靴子,见他正给一台旧修鞋机装新零件,铁砧子上摆着本画满线条的笔记本。“这机器早该淘汰了,”他擦着手上的油笑,“但我琢磨着加个调线的小装置,补运动鞋就不用反复拆线了。”后来再去,发现他的修鞋机旁多了个小木盒,里面分格子放着不同型号的鞋钉和备用线,连补鞋时垫的布都换成了软绒布——他说这样不会磨坏鞋面。
反观小区里的流浪猫,总是守着固定的投喂点,天冷了就缩在车底下,天热了趴在树荫里。它们会躲开来往的行人,却从没想过找块旧毯子铺在窝边,也不会把散落的猫粮归拢到盘子里。不是说动物不好,只是它们的日子,更多是跟着季节和环境走,而张师傅这样的人,哪怕守着一个小小的修鞋摊,也在琢磨着怎么把日子过得更顺手些。
这大概就是人和动物的不一样:动物多是逆来顺受,人却总想着改一改、变一变。就像我同事小林,刚入职时做数据整理,每天要对着几十张表格复制粘贴,加班到八九点是常事。有天她跟我吐槽:“这样干下去不是办法,手都快粘在键盘上了。”没过多久,她抱着笔记本来找我,兴奋地展示她自学的Excel函数——原来要两小时完成的工作,用她编的公式十分钟就能搞定。后来她还把常用的函数整理成文档,分给部门里的其他人,整个团队的效率都提了上来。
有人说,改变世界太宏大了,普通人哪有那本事?可小林的故事让我明白,改变世界不一定是要发明新东西、建高楼大厦,从自己手边的事改起,也是在给世界添点不一样。就像我老家的邻居王婶,前几年村里的小路坑坑洼洼,下雨后全是泥。她没等着村里拨款修路,而是自己扛着锄头,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去填坑,还发动街坊邻居一起捡路边的碎石子。现在那条路走起来平平整整,路过的人都夸王婶能干。王婶总说:“路是自己走的,不自己动手修,难道等着天上掉馅饼?”
其实生活里的很多事,都藏着“主动改”和“被动受”的选择。就拿做饭来说,我妈以前总说自己“没做饭的天赋”,炒个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炖个汤也总记不住放调料的顺序。后来她看邻居阿姨每天变着花样做饭,心里也动了念头,开始跟着手机上的教程学。她把常用的菜谱抄在小本子上,哪个步骤该放多少盐、炖肉要加几颗八角,都记得清清楚楚。现在她不仅能做出一桌子家常菜,还琢磨出了自己的“独家配方”——比如在炒青菜时加一勺米酒,菜的口感更嫩;炖排骨时放几块玉米芯,汤里会带点甜香。我问她怎么突然愿意琢磨这些了,她笑着说:“以前觉得做饭就是填饱肚子,后来发现把饭做好了,家里人吃得开心,我自己也高兴。”
反观我有个朋友,总抱怨自己的生活“一团糟”:上班觉得工作没意思,下班回家就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周末要么睡一天,要么出去随便吃点东西。我劝他找点自己喜欢的事做,比如学个吉他、养几盆花,他总说“没时间”“没精力”。其实不是没时间,是他习惯了跟着日子走,没想过主动给生活加点“料”。就像他家里的阳台,空了好几年,我说可以种点多肉或者绿萝,既能净化空气,看着也舒服,他却摆摆手说:“种那玩意儿干嘛,还得浇水施肥,太麻烦了。”结果阳台就一直空着,每次路过都觉得可惜——那么好的地方,要是种上花,春天能看到发芽,夏天能闻到花香,多好啊。
生活就像一盘棋,有的人走一步看一步,别人怎么走自己就跟着怎么走;有的人却会提前规划,知道自己要走到哪个位置,然后一步步朝着目标挪。我表哥就是后一种人。他高中时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去当了几年兵,退伍后在工地上搬砖。别人搬砖就是埋头干活,他却总盯着工地上的工程师看,看他们怎么画图纸、怎么安排施工。后来他攒了点钱,报了个建筑工程的培训班,每天下了班就去上课,晚上还在出租屋里看专业书。有次我去看他,见他桌子上摆着厚厚的图纸,上面画满了红色的批注。他说:“我想当一名施工员,现在多学一点,以后就能离目标近一点。”
现在表哥已经是工地上的施工主管了,每天戴着安全帽在工地上巡查,手里拿着图纸跟工人沟通施工细节。他常说:“要是当初我就满足于搬砖,现在可能还在工地上扛水泥。人这一辈子,得有个目标,不然日子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确实,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像开车没有导航,不知道该往哪走,走了半天也可能绕回原地;而有了目标,就像在心里装了个指南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努力。
我有个同学,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可他总觉得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每天上班都提不起精神。后来他想清楚了,自己从小就喜欢画画,想当一名插画师。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三年内辞职,成为一名全职插画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画画,晚上下班后也会抽出两小时练习。刚开始他画得不好,投出去的稿子总被拒绝,可他没放弃,把每次被拒绝的原因记下来,一点点改进。现在他已经能接到一些商业插画的单子了,虽然还没辞职,但他说:“看着自己画的画被印在书里、印在海报上,就觉得特别有意义。”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游戏,有的人选择“自动模式”,跟着剧情走,别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的人却选择“自由创造模式”,自己设定目标,自己规划路线,把游戏玩出自己的样子。就像我之前学写文章,一开始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好,每次写完都不敢给别人看。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周写一篇文章,不管写得好不好,都要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刚开始关注的人很少,也没什么人点赞,但我还是坚持写。慢慢的,有人开始在后台给我留言,说我的文章让他们有了共鸣;还有人说,看了我的文章,觉得自己也可以试着写点东西。现在我虽然还不是什么大作家,但每次看到这些留言,都觉得特别开心——原来我写的东西,也能给别人带来一点影响。
生活里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藏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是像张师傅那样,在修鞋摊前琢磨着改进工具;还是像王婶那样,主动扛起锄头修村里的小路;又或者像我表哥那样,在搬砖的时候想着成为施工主管——这些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日子是“逆来顺受”,还是“主动创造”。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付出了多少,在于你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改变。哪怕只是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把身边的小事做好,也是在给这个世界添一份温暖、添一份美好。就像春天里的一棵小草,虽然不起眼,但它会努力发芽、努力生长,给大地添一抹绿色;就像夏天里的一阵风,虽然看不见,但它会吹走炎热,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
我们都是普通人,可能成不了改变世界的大人物,但我们可以做改变自己生活的“小英雄”。制定一个小小的目标,比如学会一道菜、掌握一项新技能、把家里收拾得更整洁;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你会发现,生活正在一点点变好,而你也在这个过程中,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大概就是人生最朴素的意义:不是等着世界来改变,而是主动去改变世界,哪怕只是改变自己身边的一小片天地。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是随波逐流的浮萍,而是扎根土壤的大树,能迎着风生长,能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