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赵一曼被捕后遭受日军酷刑仍不妥协,牺牲时年仅31岁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爆发,列强的铁蹄踏上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直至解放战争结束,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终于熬过了最黑暗的日子,但中华大地上洒满了无数英雄的鲜血,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建起幸福的长城,在这些豪杰中也有着很多巾帼英雄。

生于川蜀的她将自己的热血撒在了林海雪原的黑土地上,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仍咬紧牙关,将自己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她就是民族英雄赵一曼。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1905年10月25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羊嘴村的一个封建的地主家中,虽是地主,但父母都是良善之人,经常接济周边百姓。

本应与其他大家闺秀一样衣食无忧,到了嫁人的时候出嫁,相夫教子,安稳结束此生,但赵一曼坚决拒绝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她坚信要活出自己的模样。幼小的赵一曼活泼乱跳,喜欢到处玩耍,家里人想让她乖乖坐着学刺绣,那简直比登天还难,一个不注意,赵一曼便和小伙伴们溜出去了。

八岁的时候,家里人将赵一曼送去私塾读书,年纪尚小的她十分酷爱书本,学习成绩更是名列前茅,也常常受到先生的夸奖。民国十三年(1924年),中国正在开展着一场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赵一曼的大姐夫郑佑之已成为共产党员,在与他的接触中,赵一曼逐渐被新时代的进步思想所熏陶。

为了让妇女们能够打破旧时期的枷锁,19岁的赵一曼甚至自发开展了妇女解放组织。也因在大姐夫的推荐下,赵一曼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十五年(1926年),21岁的赵一曼考入了宜宾女子中学,在校的她努力认真,也终于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李坤泰

同年十月份,赵一曼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在这一年中,赵一曼不仅在学业上十分优秀,也深深地参与了革命,领导学生抵制洋货,具有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因此也被派往莫斯科的中山大学进行学习。

逾年,国内动荡不安,赵一曼回到了祖国,遇见了陈达邦,二人情投意合,二人迅速结婚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由于工作特殊,初为人母的赵一曼不得不丢下孩子,交给丈夫的大哥陈岳云代养,谁料这一去竟是永别。

在赵一曼死后的遗书中,她写了这样一段话:“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公然发动战争,手握30万奉军的张学良听从蒋介石命令,采取不抵抗政策,仅仅三个月,东三省沦陷,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赵一曼接上命令调往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反日罢工,后随着日军的猖獗,赵一曼组织了一支反日游击队。

身着军装,手拿红枪,一匹白马,带领着部队伏击在东北雪原上,给日伪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就连报纸上都刊登报道这位挎红枪骑白马的密林之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哈尔滨郊外白雪皑皑,寒风呼啸,为了掩护部队安全撤退,赵一曼不幸中弹倒下,落入日军手中。

李坤泰

为了获取赵一曼手中的情报,日军对她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审讯,他们先是使用各种酷刑,然后用钢针在她的伤口上摩擦。纵使身体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精神饱受摧残,赵一曼仍轻蔑地瞪着日军,誓死不会透露一个字,此时的日军气急败坏,但又害怕将赵一曼折磨死了,只好将她送到医院救治。

在医院中的赵一曼抓住各种机会,对看管她的两名伪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在这二人的帮助下逃出了医院,但最终还是落在了日军的手中。这一次的审问是不同以往的审问,日军将老虎凳、电刑等等酷刑都使了出来,据负责监刑赵一曼的日军大野泰治回忆说:惨叫声回荡在牢房中,让他这辈子都无法忘记。

坚决不向敌人低头,坚决守护组织秘密。无计可施的日军决定将赵一曼处死。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日军先是将身负重伤的赵一曼押送到珠河县“游街示众”,但日军怎么也没有想到,奄奄一息的赵一曼此时却高喊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于是日军急忙将她押送刑场进行枪决,年仅31岁的赵一曼牺牲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