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特别的日子 各圈都散发着爱的气息和粉色泡泡。人类为什么要以“爱”来表达情感呢,为什么一开始不用“仰慕”“爱慕”“喜欢”“稀罕”呢?这些词的含义本身都是由人类来定义的,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用“爱”来定义人与人之间那种爱慕之情呢?查了查百科,对爱的解释是“其本义是“喜爱”“爱好”,意为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后来又引申出“爱情”“爱惜”“贪”等意思来,《说文解字》解释为“行走的样子”,可意为“疼惜呵护对方,为之奔波辛劳”之义。”不过从形体了看,的确爱字很适合,代表用行动来表达心思,毕竟爱是靠行动证明的。
我们在说爱时,常常以一种“主动词”的方式说出,如“我爱你”“我爱.....”,有一种主动追逐的感觉,是对自我需求的表达。我发现周边的很少人说,我被爱着,虽然事实上被某个人爱着,但是我们主观上第一时间是不会如此表达的,甚至大多数时间是感觉不到的。是不是说明了人类是渴望爱的,所以一直追逐爱,表达爱,害怕失去爱呢?或者说明,我们更关注我们在爱别人,自己在付出,很少时间去关注对方对自己的付出和自己被爱的状态。正式如此,我觉得任何一个表达感情和爱的节日都很重要,这是一个向对方表达爱,同时也收获爱的绝佳机会。
毕竟,让爱流动起来,才是爱真正的价值。
当然,不同年龄阶段,对爱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从不懂爱,到憧憬爱,到追逐爱,到被爱,从恋人之爱到夫妻之爱到亲人之爱,从对人之爱到对事之爱,我们的爱在悄然发生变化。
就拿爱情来说,小学初中阶段我个人认为是不懂得爱的,当然不排除早熟的朋友们,那时候的我们是喜欢在一起开心的感觉,是单纯的,是基于动物的自然性特性而激发出来的,我们不会过分要求回报,甚至可以随时重新选择,毕竟成本并不高。高中阶段,开始慢慢成熟,情感也慢慢丰富,荷尔蒙的作用让部分分不清爱与喜欢的男男女女们陷入了爱情。当然,更多的人是从大学阶段开始的,开始所谓的初恋。初恋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因为社会阅历以及大脑的成熟度问题,在初恋中的人的爱是强烈的,渴望被爱,想要紧紧抓住爱,甚至为了爱,改变自己,将自己包装起来。那时候的爱很努力,但同时我觉得也有些吃力。
在不懂爱的年龄,我们渴望爱,最终失去爱。处在这个阶段的朋友们,会因为恋爱的不顺利和失恋痛苦。这都是正常的,最终时间会治愈这一切。
慢慢的,我们进入社会,对爱的理解又变了,爱更温和也更自由了。特别是进入婚姻阶段,随着角色的增多,我们要爱的人太多了,配偶、父母和子女,这些爱让我们对被爱的期待其实降低了。忙忙碌碌的生活甚至让我们忘记了爱自己。
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多,我们不再是单纯的孩子,对爱的理解也更透彻。记得看过一本书,叫《爱的艺术》,因为看了太久了,具体内容忘记了,但是它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看这本书的时候处于大学阶段,但是这本书的很多含义只有经历过才会理解,更适合现在的自己。又想起看过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因为缺乏爱,渴望爱,一生都在不同的人身上寻找爱,将自己依附于他人,终因为活在对别人爱的渴望中而失去自己,当身边的人都离她而去,她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生。
人就是如此,每一个阶段的爱都是不同的,没有什么不好。我们在成长,在变化,最终会从渴望爱的状态进入放下对爱的过分期待状态中,会从爱别人变为更爱自己,会从狭隘的爱变为宽广的爱,会从对人的爱变为对事物和世界的爱。
放下期待,让我们好好爱自己,保持爱的能力,才能永远感受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