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32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孔子是讲:“为政在于贤臣,选取贤臣就要以身作则,君子一身实在是获得贤臣树立政事的根本。倘若不修自身,则无法获得贤臣,即无法树立政事,所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修身通过道,修道通过仁,而仁没有比亲爱亲人更大的了,倘若不能善于对待自己的亲人,则无法成为将善推广扩充的根本,身就得不到修,所以想要修身就不可以不事奉亲人。想要尽到亲爱亲人的仁,又必须尊崇礼敬贤人,集思广益,然后对于亲爱亲人之道讲究精微,是非辩白,继志述事,无事不宜,所以想要事奉亲人不可以不知人。至于亲爱亲人、尊敬贤人各有递减和等级(亲有先后,敬分等级),这些都是天然的次序等级之理,如果知道的不清楚,则亲疏混淆,贤愚倒置,所尊崇的、所亲爱的都不恰当。所以想要知人又不可以不知天,知天则亲贤的差别递减就会明了,而作为修道来修身,不外就是这些。”
张居正讲:承上文说:“为政在于贤臣,选取贤臣在于自己以身作则。可见君子一身,关系最重。君子如果不能修治自身,则他的根本就不正,那如何能成为选取贤人的标准呢?所以君子不可不先修其身。修身要通过道,修道要通过仁,亲爱亲人将仁做好是最重要的。可见事奉亲人是修身首先要做的,如果不能善于事奉自己的亲人,则会所应该亲厚的亲人,反而疏远,待之以薄,当待人无所不薄时,那么身就不可能修了。所以想要修自身者,不可以不善于事奉其亲。想要尽到亲爱亲人之仁,又必须尊崇礼敬贤人,与贤人共处,然后亲爱亲人的道理,才讲究的明白。如果不能做到尊崇贤人选取朋友这样知人,则义理谁给我们讲明,是非就无法辨白,以至于使自身受辱,危害亲人者有之。所以想要尽事奉亲人之道,又不可以不知人。至于亲爱亲人的程度则会分别不同的人,有个递减的过程,尊崇贤人则会有个等级,这都是天理的自然。至于这天然的次序等级的道理,如果知道的不明,则会导致施恩过于泛滥,礼敬过于妄加,所要尊崇的所要亲近的,都会处之不当。所以想要知人成为事奉亲人之助的,又不可以不知天。”通过知天以知人,知人以事奉亲人,则身修而能成为君子。以身作则来选取贤人,则会有臣。有君有臣,那么像文王武王时期那样的政事,怎么会不成功呢!
朱子讲:为政在于人,选取贤人在于以身作则,所以不可以不修身。修身通过道,修道通过仁,所以想要修身者不可以不事亲。想要尽到亲爱亲人之仁,必须通过尊贤的义理,所以又要当知人。亲爱亲人有个逐步递减的区别,尊贤也有个等级的差别,这些都是天理,所以又应当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