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后,孙悟空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从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到目不识丁的乡下老农谁不晓得有七十二般变化的孙猴子呢?他有一根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可随心意无限变大变小,大的时候能把天捅个窟窿,小的时候可以像毫毛一样放进耳朵里。他还有一双火眼金晴能辨识一切妖魔鬼怪。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86版的“西游记”更是将这一经典人物形象普及到了全世界,从而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西游记。这一点是和原著上是有区别的,细心的读者可以自已去体会。
电视剧中孙悟空是雷电交加之时一块大石被击碎崩出来。我觉得这样演很突兀,还是原著中讲得请楚。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这是原著中关于孙悟空出生的说明。首先它不是雷击巨石,妖魔出封印那样崩出来的。它是有根源的。这块灵石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还有九窍儿孔,每天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华,遂育一仙卵。这就和人一样,十月怀胎产下一个婴儿。这说明孙悟空的父母就是大象无形的天与地。一日逆裂,产一石卵,因风化形为石猴。这就是出生的偶然了。因风化形,可能是石猴,也可能是石鸡石鸭,或者石人,这没个定准。我猜作者也能费了好多心思才选了石猴。因为它为以后的角色转换作好了基础。它可以归为兽类,但又不同于兽,可以归为人类,但面目更接近于猴子。在《西游记》中曾有过“不归凤凰辖,不归麒麟管,又不受世间人王约束”的话语,表明了它们的种类确不曾明细划分。这也为孙悟空以后拜师求艺打下了形象基础,虽然不完美但也够用了。试想一只鸡去向人问路,这人会怎么想?这样的画面我实在无脑补不出来。总之,这个形象就这样出来了。
那孙悟空这么辛苦地出来,它代表的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它代表了正义,代表了邪恶压制下正义不屈服的力量,也有人说它代表了人们的本心。至于谁对谁错,到现在也没个定论。不过我还是倾向于本心说。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谨就曾说过《西游记》是一部让人努力提升自我素质的书。不过书中全是隐喻,大人看不懂,只好拿去哄孩子了。比如孙悟空去拜学艺,去哪里找仙人呢?“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和“方寸”都指的是人心。鲁迅曾写“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之句,说到某人惊慌失措时就有“方寸大乱”之语,“斜月三星”那就是一个“心”字。所以说孙悟空拜菩提祖师学艺,潜“心”苦修。菩提祖师也是个象征性的名字,有两个人物模型可供参考,一个是菩提达摩,一个是须菩提。佛教有多个宗派,但只有汉传佛教之禅宗有祖师称谓,禅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达摩大师是印度禅宗第28代祖师,中国初祖),故又称达摩宗;因其得佛心印为佛陀之正统法脉,又称为佛心宗。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善解空闻名。从这两个模型上你就能找出菩提祖师的一些影子来。通过认识菩提祖师也能更好地认清孙悟空。在《西游记》原著中就有不少“心猿”字样,我认为把孙悟空比作人心是合适的。有一首偈子: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心中有座塔,好像灵山塔下修。这都是可以和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学艺相互印证的。
话话到这里似乎又转回来了。孙悟空到底从何而来?是从作者的想象中来,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来。孙悟空虽然是吴承恩“造”出来的但却不为他独有。别人说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也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孙悟空。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再次“塑造”它这就是现在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我也无意在此长篇大论,我只希望读者在读到它时偶然想起“哦,孙悟空还有代表人心的作用”。毕竟人生不过一场想象,从想象中来,回想象中去。你所遇见的,其实都藏在你的心里面。读过《万历十五年》和《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读者可能对这一点更有体会。我在这里还再想提一本书《人类简史 从动物到上帝》,它里面有一个核心就是“想象”。它是人类发展的最初源动力,人类依靠它不仅发展了人类自身,并且创造了神,创造了未来世界。
所有你能看到的,能听到的,能感受到了,只是你愿意去看,去听,去感受罢了,它其实早已藏在了你的心里,只是等你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