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接受采访时谈及,每个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将机会成本最小化。机会成本的思维,是一种很典型的「逆向思考」: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我可能会失去什么?
做选择,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如果把每天历经的选择都画成决策树,恐怕每个人无时都活在令人密恐的空间中。反躬自省近年来对于这一生命中高频事件的处理模式,竟无意间揪出了两只吞噬精力的怪兽。兽一是「纠结」,有些事,往往在选择前期就于心中不断天人交战,就好像一个罹患预设困难症候群晚期患者般把自己K.O.了一次又一次,真正进行完心理建设后迈出第一步才发现事情本身其实往往并不难,反倒是行动之前的自我损耗远超完成事情本身的精力投入。用现下流行的话来总结,就是本该拼搏的年纪,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兽二是「后悔」,悔不该因贪图安逸而放弃磨砺的机会,终究未能体悟未知的风景,却又在此后不断叩问自己What if?正如丹·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所揭示,「按照理性的观点,我们的一切决策应该符合我们的最大利益。但可悲的是,我们多数人宁可享受即时满足而放弃长远目标。」即使再钝感,我们也会在某时某刻顿悟,获取短期舒适的代价往往是牺牲了长期利益。
打怪升级,需要靠攻略。简言之,「建立目标感」(即使已有,也请定期做下四轮定位)。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其成长发展的核心之本,马云在亲授《湖畔三板斧》第一课时有详尽的阐释。那对于个人而言,如果能有明确的人生使命与愿景,并在内心建立明确的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出短期或长期目标,那么取舍时便有了判断依据。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会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向左或是向右并不能简单用是否符合人生目标来做抉择。如不有违原则,如尚有余力,「不妨试试看」。很喜欢的作家六六,把儿子名取为偶得;十八世纪英国文人华尔波尔(Horace Walpole)从一篇波斯童话《塞伦狄普三王子》得到启示,创造了Serendipity(意外收获)一词,因为童话的主角往往有不期而遇的新发现。无论偶得,抑或是Serendipity,都是我们试着掀开幕帘后际遇赠予的无限惊喜。诚然,总归是有概率会被荆棘划伤,会被莫名的暴雨淋得不知所措,但领悟其间况味,也未尝不失为一种情调和一笔财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秦小明在《如果不去做这件事,我可能失去什么?》中写道:你有颗不安分的心,它的不安分,注定让你生活得辛苦,你也尝试了很多不同的生活状态,你想可以做得更多。如果你不去做这件事,那你就失去了可以「做得更多」的机会。如果内心真要驯养一兽,那希望会是「勇勇兽」,勇于尝试,勇于担当,有兽族的坚韧无畏,啸傲山林,其过处,诸兽避让。
几年之后再回头看,会不会发现自己当初的种种纠结其实都不是事儿?
面对无限可能的未知:去吧,勇勇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