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爷爷去世后,我们带着奶奶一起去了一趟北京,奶奶的精神状态一直都很好,这是一个既看透生活也看淡生死的人,平时不想听的话就说自己耳朵不好假装没听见,不想看的事就说自己眼神儿不好假装没看见。所以对于我总是一次一次的出发,对于我和立中之间的关系,老人的心里是明白的,但是儿子的奶奶从来不说一个字,在她的概念里:那是你们的生活,那是你们自己的事,不该管的坚决不管,不该问的也绝对不问。或许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老人,一个家才得以成全。这是一个好婆婆更是一个好妈妈。
大三下学期,儿子开始启动找工作模式。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曾带着儿子去过一次上海,儿子特别想到东方明珠上去看看,但是那天我们去的时候,已经过了开放的时间,这成了儿子的一个梦想:一定要到东方明珠上去看一看。这或许就是儿子希望将来能去上海工作和生活的一个最简单的理由吧。再就是儿子学的专业是软件工程,这个行业还是一线城市更有发展前景,所以儿子就把就业的目标锁定在了上海。
明确了就出发,每年春节,很多人回家过了年可能就有了新的方向,各个单位也是在这个时候需要招聘新的员工,儿子说错过了这个机会可能就不那么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春节刚过,我带着儿子就来到上海。
儿子在网上搜了几个正在招聘跟他的专业比较对口的单位,然后我们在那附近找了一个旅馆住下。旅馆满墙都是霉菌,墙皮一片儿一片儿的脱落,还没脱落的墙皮就那样半张着悬在上面,墙皮和墙壁相连着的地方就像想要分手的情侣,一个硬要留一个非要走,就那样欲擒故纵的撕扯着,旧的发黄的空调四周粘了一圈黄色的胶带,不知道还能不能用。屋子里很冷,但我们感觉那个空调只要一启动就会吹起满屋的灰尘,所以连动都没敢动,儿子身上披着个被子,枕头上放着电脑,继续在其它区域搜索招聘的企业,我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刻,每次看到心里都一阵酸楚。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合适的单位,也不知道要在上海呆多久,所以贵一点儿的地方也不敢住,160元一晚,这样的价格能找到一个可以四面有墙,墙上面还有个屋顶的住处就已经很难了,所以我跟儿子也很庆幸找到了这个地方。
儿子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7点出发,回来再对此次面试的表现和结果做总结,然后对通过面试的企业做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我由衷地佩服儿子的耐性和理性,90后,不可小觑。
儿子说他在网上发现一个各方面待遇都比较好的软件公司,看了一下地址,只是离上海市区比较远,出了地铁还要再坐大约四站左右的公交车,但因为待遇比较好,所以我和儿子还是决定去看一看。
这个地方的确离上海不近,估计再有两个站地都能到江苏。
一片空场,中间孤零零地有那么一个办公楼,也不能叫办公楼,就是两层的简易建筑,想上到二层还需要通过一个简易的栈桥,跟建筑工地的简易房差不多。
一看就不像个样儿,本打算直接返回,但儿子说来都来了,就上去看看吧。
在外面怎么都没看见跟这个企业有关的标志,儿子就打电话问,对方说让儿子在那里等着,会有人出来接。我还特意躲到一个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因为让招聘方看见来应聘的人是跟家长一起来的,怕人家认为这个来应聘的人依赖性太强,会影响人家对儿子的看法。
我在那里左等右等也不见儿子出来,而我又不知道儿子到底进的是哪个房间。我围着那一溜房子转了一圈儿,正在着急的时候儿子过来了,儿子说,一个女的出来接他上楼,进到第一个房间就让他把手机交出来,说是为了保护公司隐私,等面试完再把手机还给儿子,然后就把儿子领到最里面的一个房间,给了儿子一张表,让填家庭住址,父母职业以及家人的联系方式,还问儿子身上带了多少钱,儿子说自己是跟妈妈一起来的,没带钱,然后那里的人就检查了儿子身上所有的口袋,什么都没找到,就让儿子走了。我脑补了很多画面,越想越恐怖,就连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后怕。
儿子最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单位,在那里一直工作到现在。刚来美国的时候,我还背着儿子给他单位的领导打过电话,了解儿子的工作情况,儿子的领导说,侯卓然工作很踏实,跟同事之间关系也很好。
后来还想再打,想了想还是放弃了,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而且有能力自己独立面对自己的事,其实很多方面儿子都比我想象的要优秀很多,我没有担心的理由。给儿子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儿子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按照自己的方式简单快乐的生活吧。我跟儿子说过:有妈妈在,儿子永远不要因为工作委屈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就不做,你到这个世界是来感受美好的,不是来受苦的。妈妈永远是你的靠山。
我从不奢望儿子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简简单单,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就好。
二十八
安顿好儿子,我又开始准备出发了,在网上找距离上海最近的电台招聘信息,就注意到了江苏淮安,于是投简历,对方回复:
“最快什么时候可以来上班?”
我回复说:
“即刻可以启程。”
然后带上一本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就出发了。
坐上济南直达淮安的火车,对面的男子从一上车电话几乎就没有停下,一会儿安排工作,一会儿又汇报工作。中午吃饭时男子的儿子打来电话非要视频看一下爸爸有没有吃自己给他买的豆沙馅儿的面包,从视频的那一端传来男孩儿的妈妈用案板切菜的声音,清脆而响亮,满满的都是生活的味道。放下电话男子继续吃儿子给他买的豆沙馅儿的面包,叭唧嘴的声音跟刚刚从电话那一端传来的切菜声一样清脆而响亮,近乎夸张,不知为什么,我竟没有对此产生反感。
淮安位于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上。这条分界线通常被称为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南北方气候、地理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界限。这条线东起江苏省淮安市附近的淮河入海口,西到陕西省的秦岭山脉,把中国大致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区域。
在气候上,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普遍温暖湿润,降水量较大,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而以北地区则气候较干燥,温带季风气候较为显著。此外,这条分界线在植被、农业种植(如小麦和水稻)、生活习惯(如取暖方式)等方面也显示出南北差异。
下了火车,拉着行李箱就往自己预定的酒店走,路上遇到一个繁华的商贸市场,问了问,说这里是一年一度的服装丝绸展销会,一年才有这么一回,又正好被我赶上,必须得进去看一看。
里面不仅有服装和丝绸,还有鞋帽和各种小吃,就是一个大杂烩,我花五十元买了一件真丝短袖,路过麻辣牛肉干儿的摊位又花二十元买了一根麻辣牛肉干儿。
我来的这一天是周日,休整一下,明天正好去上班。
来到酒店,把东西放下,坐在那里就开始啃我刚买的那根麻辣牛肉干儿,好家伙,真的是又干又硬又麻又辣,嚼上一口就麻的好像整个舌头都不是自己的了。
晚上,胃就开始疼的厉害,辗转反侧,一夜未眠,感觉自己就要死了。
第二天一早,到了淮安私家车广播,管理广播的是一个很漂亮很年轻的女孩,名字叫一凡,还有一个帅帅的男生叫扬子,其它人已经不记得了,因为我一共也只在那里呆了不到两周的时间。
一凡和扬子跟我聊了聊天,最后确定我做两档节目,一个是我的老节目情感谈话类《潇潇夜語》,另一个是生活信息类《生活百老汇》,然后扬子就帮我录了宣传片花,真佩服年轻人的热情和执行力,这也是我热爱广播的一个理由。
晚上,和新同事们一起热热闹闹地涮了个火锅,我还录了个两秒的视频收藏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这也成了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这里的唯一留念。所以,我们真的要珍惜每一次遇见,因为往往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在电台附近租了一个房子,租金一个月六百,交了三个月的租金加上一个月的押金,房东给了钥匙,我从宾馆拿来行李,就算在这里安了家。
这栋楼一共七层,房东就住在我的楼下,我租的这个七层就是房东家的阁楼,一个卧室,有独立的厕所和淋浴房,厨房在露天的平台上,放煤气灶的上方有个棚子,所以不用担心下雨的时候会被淋到,我对阁楼有特殊的情感,顶层,安静,视野开阔,不被打扰。
因为周日电台将要在一个家具城搞一个现场相亲活动“单身大联盟”,所以这一周除了做常态节目,其它时间都在为这个活动做准备,我的任务是和一个大学的教授一起在现场做情感导师。
晚上扬子还带着我到淮安的“运都胜境”逛了逛。
“运都胜境”是对淮安的一个美誉,反映了淮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
淮安位于大运河沿线,自古以来就是运河交通的重要节点,被誉为“运河之都”。淮安不仅是中国南北水运的枢纽,还因其地理位置成为南北文化交汇之地。在明清时期,淮安更是全国漕运总督的驻地,是漕运的指挥中心,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胜境”则意指淮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像是周恩来故居、清江浦、韩信故里、钵池山等地,都展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深度和风景的美丽。
夜晚的“运都胜境”,霓虹灯映着“古典官衙”“江南园林”“传统庙宇““明清”以及南北融合的徽派建筑,又把贯穿其间的运河“染”的五颜六色。
盐河上的船以水流的速度向前蜗行,船只断断续续的顺着河流绵延,前边看不到头,后面看不见尾。本以为上面装的是盐,近看竟然是满船的沙子。
回来的路上,又去了祖国南北方分界线标志园,这个园区不仅是一处观光景点,还是展示中国南北方气候、地理、生态以及人文差异的科普教育场所。
园区内有醒目的标志雕塑,雕刻着“秦岭-淮河”字样,象征着南北地理分界线的起点。横亘在旁边的“栈桥”上有一个“圆球”,圆球的南边是南方,北边就是北方。同事让我分别在两边站了一下,然后说:
“能不能感觉到南边更热些,北边更凉些?”
我说:
“能。”
我只怕,如果说“不能”,同事该如何解释呢?天已经很晚了,赶紧回去洗洗睡吧。
周日来的时候刚刚吃了一根麻辣牛肉干儿,晚上胃疼,今天又吃了一顿火锅,胃就又开始翻腾,于是就想到了爸爸的胃癌,于是就开始担心,于是就打算抽空去医院检查一下。
因为刚来,跟同事们还没怎么熟悉,周六休息,一个人又不知道该去哪里,离电台不远,过了马路就是医院,于是又想起了自己的胃,不知道周六能不能做胃镜检查,如果能的话,我就做一个,有病治病,没病也就放心了。
进了医院,在大厅的服务台问了一下:
“周六能做胃镜吗?”
服务台的工作人员说:
“为什么不可以。”
于是挂号,然后看专家,医生开了单子就去做胃镜。
平生第一次做胃镜检查,不知道做胃镜也可以打麻药,只能说——好痛苦!才知道爸爸被查出胃癌时曾经都经历了什么。
上午做完胃镜,医生说下午来拿片子,如果想加急的话可以多花200元周一就能拿活检结果,不加急的话需要等一周,我当然要加急,因为我可不想让自己为此焦虑一周。
周一上午,活检结果还没出来,下午又去了一趟,还没出来,但医生说我可以在那里等一会儿,马上就给我做。
医生把我的活检样本放在一个小玻璃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边观察边跟我说话:
“你是怎么想起来要做胃镜检查的?”
我说:
“我之前也没感觉有什么不适,就是偶尔胃不舒服也认为“十人九胃”没放在心上,上周日我在展销会上买了一根麻辣牛肉干儿,吃了几口晚上就开始胃疼,周一晚上又跟同事们一起涮了一顿火锅,胃就更不舒服了。我爸爸就是胃癌去世的,然后就担心自己会不会遗传,正好咱这里周六可以做胃镜检查,我就做了一个。”
听医生问的这个话,我似乎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还有给我做胃镜的两个医生边做胃镜也边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这个中奖了。”
我当时也感觉不妙。
拿了活检结果去找当时挂号的那个医生看,医生说:
“你是想吃药观察一个月还是直接做手术?”
我当时就傻了,如果不严重为什么要做手术?如果都严重到了需要做手术的份上,吃药又有什么用?如果是癌症那吃上一个月的药早期都变成晚期了!于是就想象自己的癌细胞在体内疯狂的生长。
我说:
“您先给我开点儿药,我回去想想再决定。”
我刚来这里,人生地不熟,在这里做手术谁照顾我啊!
回到家,把胃镜的照片和活检结果发给朋友看,朋友的老公是齐鲁医院著名的外科医生,人称“齐鲁一把刀”。朋友把我发给她的这些图片给老公看,她老公就说了一句话:
“让肖雨赶紧回来。”
我这时候还没有想的那么严重,总觉得做了手术休息一段日子还可以回来上班,第一我很喜欢这个充满小资情调的淮安城,再就是这里离儿子工作的地方也比较近。于是跟一凡请了半个月的假,又跟房东说我回去半个月就回来,所有的东西几乎原封不动的放在这里,只带着一个拉杆箱就走了。
回到家,到齐鲁医院又相继做了两次胃镜检查,朋友的老公亲自看的胃镜结果。
胃癌二期,四天后手术。
我用一天的时间去理了头发,然后根据理发师的建议又去纹了个眉毛,如果我在手术中不再醒来,我不想让自己死的太难看,我只想跟这个世界说:感恩今生遇到的每一个人。
朋友一直说“吉人自有天相”。或许这次真的是被“天相”眷顾,一切都是虚惊一场。但那种站在生死边缘对生命与健康的敬畏与渴望让我如此深刻的懂得了珍惜,刻骨铭心。
大街上,人来人往,你眉间依然紧促,或许为工作或许为生活,而我庆幸的是可以有资格用温暖的目光看到你或喜或悲的样子。
余华说“生活:就是生下来,然后活下去。现在我对这句话又多了一些深刻的理解,生下来,然后活下去,这才是生而为人最完满的过程。
朋友说,手术之前,该跟儿子说一声,否则会后悔。跟儿子说是不可能的,但写点儿什么却是想过的。本以为在这样的时刻会有好多话要说,而实际是竟然连拿笔的冲动都没有。昨天还和朋友调侃说,其实当一个人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会发现真的没什么话想要留下,因为人都走了,说什么还有意义呢?
大病一场,你才发现,原来健康简单的活着想吃点儿啥吃点儿啥想喝点儿啥喝点儿啥是如此幸福的一件事。
手术前两天灌肠,进手术室之前插胃管儿,每一个流程有每一个流程的痛苦,不知为什么,好想留在那个手术台上不再醒来。
手术前后,儿子爸爸一直都在,儿子的姑姑一直都在我的身边陪床,妈妈也会在去离齐鲁医院很近的地方参加活动时顺路过来看看我,和之前一样,我依然能从她的脸上感受到由内而外的欣喜。一个朋友跟我说:他的妈妈为了诅咒他,曾经专门请人到家里做过法式。我妈妈应该不会,因为她不会舍得花那个钱。
手术后拿到病理结果:中分化腺癌伴粘液腺癌。
医生建议,手术后最好做一个疗程的化疗,因为这是杀死癌细胞最好的一次机会。如果放弃,一旦复发后悔也没用了。
我本以为做了手术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做完手术还要再折腾,手术都做了,如果不化疗按照医生的说法万一复发那手术不等于白做了吗?
身边没有一个朋友支持我做化疗,都建议我去看中医调理一下。都说在这样的时刻一定要保持清醒,但如果医生跟你说,如果不做化疗一旦复发后悔也没用了,你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走不出这个魔咒?
我选择了接受和面对,遵医嘱:化疗
给淮安广播的一凡打电话说自己得了癌症,不能再去工作了。又给在淮安刚租的那个房子的房东打了个电话说,房子租给别人吧,我不再回去住了。房东说她可以把东西给我寄回来,我说都不要了,里面刚刚买的两床新被子,还有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和洗漱用品,送给下一个来租房子的人吧。房东人很好,直接把剩下的房租和押金都退给我了。
到房屋中介卖掉佛山苑的房子,因为不知道这之后还要花多少钱。
化疗的医生说,我需要进行六次化疗,每次相隔21天,我问:
“为什么是相隔21天?”
医生说:
“人体需要时间来恢复和减少药物的毒性影响。化疗药物虽然能有效杀死癌细胞,但也会对正常的快速分裂细胞(如骨髓细胞、消化道细胞和毛囊细胞)造成损害。21天的间隔能让骨髓有时间恢复正常,减少感染风险,让患者的身体能更好地适应下一次化疗,再就是21天也符合药物的代谢周期,使化疗在杀死癌细胞和减轻身体负担之间达到平衡。”
医生在我的左臂上埋了一个管子,因为化疗药物毒性很大,如果按普通打吊针的方法,药物就容易接触到打针的地方从而导致皮肤溃烂,这样就需要把管子通过血管直接抵达离心脏最近的地方,以免药物接触到皮肤。然后每周来医院给埋管儿的地方做一次护理,直到结束化疗再把埋管儿取出来。
第一次化疗,恶心呕吐到生不如死,但这样的情况每次都需要坚持四天,也就是这四天每天都要往身体里输入很多药物,只要看见橘黄色的输液管儿我就想吐。
有人直接把痰盂放在床边,边打化疗药边吐,看着就好痛苦。
在化疗病房,我也感受了其他人的人生百态。
左边病床的老人,34岁的时候,丈夫就得病去世,跟现在的老伴儿一起生活也有三十来年了。老伴儿五年前得了小脑萎缩,不仅认不得人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自从自己查出直肠癌后继子把患有小脑萎缩的父亲接走,搬走家里所有的东西并换了锁。老人有一个女儿刚刚离婚,因生活很不如意并有轻度抑郁,也很少来看望母亲。实在不知道是哪句话打开了老人的话匣子,就这样从年少挨饿一直聊到现在无家可归。每段话的坠角总是加上一句:
“人活着可真难啊,真想从这个楼上跳下去”。
右边病床上是一个中年妇女,乳腺癌切除后化疗,一直陪着她的是姐姐。CT结果出来,姐姐跑到楼梯外呜呜的哭了起来,稳住情绪后把结果拿给医生看,医生说:
“没事,都正常。”
姐姐依然一脸狐疑的问:
“那上面怎么写着这个肿大,那个也肿大的啊”。
医生说:
“人只要到了一定年纪,都会这样。”
妹妹知道后,冲着姐姐嗔怪的说:
“什么都不懂,还瞎着急,我这个得了病的人都不怕,就你在那儿瞎担心”。
姐姐不再说话,但依然悄悄地抹着眼泪。
5床出院后,我成了6床唯一的倾诉对象。称一个只有58岁的人为老人似乎不是太恰当,但“老人”一口一个一辈子,满腹的牢骚、抱怨与不甘。受了一辈子罪,挨了一辈子累,好不容易盼着自己老了想享点儿福,又开始忍受疾病的折磨。
“下辈子当啥也不当人了,没一天好日子过。”
女人来自聊城,她说她是58岁,但看上去就像68岁,或者她说自己78岁我也会信,胖的有点儿像浮肿。子宫癌,手术切除两年后发现异常,医生建议做两次化疗,这是第一次。通过她与临床交流的内容来看,苦恼不是源于疾病,而是来自于村里人对她异样的眼光和私底下嘀嘀咕咕的议论。这件事给她心理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疾病本身,但或许这也正是疾病产生的根源。
对面陪床的人看来是累了,半睡半醒的斜靠在病床的一边儿,此刻,陪床的人多想到床上躺一躺,而躺在床上的病人又很想到椅子上坐一坐。
有多少日子我们都是在“熬”着过,“盼”着走。可曾想,岁月就是这样一点点在我们备受煎熬的期盼中一不小心就走过了这一生。
病房外,满眼都是浓浓的绿色,我多想把自己变成窗外的那棵树,把喜怒哀乐给你,然后我像你一样的冷漠安然。
我本以为化疗之后自己的头发也会像其他人一样掉光,还好,这样的化疗我一共坚持了四次,我担心的情况也没有发生。但是第四次化疗结束后我就决定宁可死也不再去化疗了,虽然头发没有掉,但是化疗带来的那种痛苦一点儿都不少。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自己最后的时光过好。
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做了手术和化疗到底都解决了什么问题,没人告诉我答案。
但当第四次化疗结束后大约一个月左右,随着之前化疗的药物给身体带来的不适感逐渐消失,求生欲就又开始上来了。医生说我需要进行六次化疗,现在已经坚持了四次,鼓励自己再熬两次吧。
于是就换了家医院,到省立医院去挂了个号。医生问:
“距离上次化疗已经多久了?”
我说:
“刚刚过一个月。”
医生说:
“那要赶紧再做下一次化疗了”。
我说:
“如果我不做手术也不化疗,能活多久?”
医生说:
“你虽然是胃癌早期但癌症的类型却很糟糕,就是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印戒细胞癌也称粘液细胞癌,如果不做手术的话,最多也就两年,做了手术,再好好坚持化疗,然后每年按时复查,跟平时一样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医生只说如果不做手术不化疗最多只能活两年,但没有明确告诉我做了手术又接受了化疗到底能活多久,还等于是未知的。的确,生命本身就是未知的,但对于我来说,这个未知可能比别人更近,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后天。
在省立医院又做了一次化疗,依然是感觉生不如死,算了吧,反正也是未知的,哪怕只剩下一次我也不再做了。
珍惜当下,从现在开始,把剩下的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过,打点好行囊准备出发。能去哪里去哪里,能走多远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