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深度陪伴》的第1-2天复盘:
本次读书会从4月8日~4月30日,因为本书我阅读了2遍,带读了1次,我个人的收获很大,所以这次选择报名复盘官。用1个月的时间,每天5页,和10多位小伙伴精深共读了一本书《深度陪伴》。所以以一提笔书写复盘,总有几分顾虑,寻思着找什么样的角度,给自己的?还是给参与者?亦或是更多没有参加这次线上读书会的有缘人?有时候人一旦有杂念,都会复杂起来,从而会渐渐远离那最真实、最纯粹的初心。所以有一句话让我今晚终于动笔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于是,我依然在孩子们睡着后,整理完我的家务,打开音乐,开始书写,跟随者内在的感觉不断地往下写,写什么就是什么。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孩子会走路开始,每个阶段我都会受到不同的挑战,刚开始觉得是与孩子之间的问题,再后来,发现与长辈之间,与老公之间的问题。为了能成为更好的妈妈,给孩子一份成长中没有亏欠的爱,我开始关注家庭教育,参加正面管教家长及讲师的培训,我会去关注亲子教育的公号,还有读书会,像海绵一样,汲取学习各种家庭教育知识,在工作之余通过公益、或者沙龙、线下读书分享,练习自己的所学。后来,我发现,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一场自我教育,育儿先育己。从此,开始将亲子教育转向自我教育,在家庭中,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与老公相处中、与家人相处中自我觉察和修行;在工作中,在与领导、与同事、与服务对象的相处中觉察和反观自己,把家庭和工作当作修行和磨练自己的道场,觉察每一个不舒服的地方,每一段不舒服的关系。每次当我将视角反转到自己时,都会在“不舒服”和困惑中找到答案,每跟自己和解一次就收获一份清亮。但是,我们的智慧常常不足以应对生活和工作中意料之外事件的发生。我们不能给别人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如果没有继续学习,没有明白生命的意义和方向,我又如何能引导孩子探索自己的生命。
我是一位11岁男孩和3岁多女孩的妈妈,这两个孩子都是我生的,但我发现他们是如此的不同,老大从生下来那天起,就一直在与我斗争,还在医院的时候他就用无穷大的哭声来表达他的愿望,他不想躺在床上或者任何睡觉的地方,就是想躺在大人的身上,刚好可以听见心跳,为了让我月子里能睡,基本上我和他奶奶两个人换班抱着睡。所以魔鬼老大一生下来就知道他要什么,绝不接受其他提议。他真是一个极其男孩的男孩,他不愿意按照人们希望那样被塑造,有时候我就经常在他来度我的历程中感慨和认识自己。天使老二是女孩,8个月-3岁一直在爷爷奶奶身边带得多,我回老家后,就自己带,我会用我们相互开心的方式相处,当她能自己洗澡的时候,我把水放好,让他洗,洗完了,我说了声:出来吧!她就会自己从盆里出来,我吃惊地看着这个天使,眼睛发亮,暗暗高兴,世界上还真有这么听话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多想法,就会表达。但天使更敏感,容易哭,会为别人着想,很多时候有约束感。他们之间还有很多不同,都等着我去发现和记录。
一是陪伴孩子需要时间:孩子小的时候需要陪伴,大的时候需要沟通。真正的陪伴在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它是未来时而不是完成时,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它需要我们花时间去陪伴,正如本书作者Maggie老师说,你的注意力在哪里,收获就在哪。就要调整办法去平衡工作安排,我的时间安排白天8小时交给工作和生活,中午0.5小时与老大亲子特殊时光,早上0.5小时和晚上1小时交给孩子。还有1小时给自己学习。
二是要陪伴孩子需要用心,既然选择回县城上班,一味地攀比给孩子提供优越的条件可能性不大。那么用心就是要放下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中的压力,夫妻关系中的矛盾,婆媳关系中的憋屈,这些都能让我们产生不良情绪,就没法用心去陪伴孩子。而且就算我们强忍着,装出来,孩子都看在眼里。孩子是优秀的观察者,却是差劲的解释者,在他们的内外环境里,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从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向。在这个方面,我通过这次复盘让我遇见内心的自己,其实我并没有放下生活中的压力。
三是陪伴需要方法:如果缺乏方法,每天除了惩罚,就是妥协,溺爱孩子,那又怎么能做到深度陪伴呢?
四是,陪伴孩子要有“结果” 。所以本次我将结合自己的日常运用和经验进行复盘,用深度陪伴的方式,构建处充满亲密各信任的亲子关系。同时快快乐乐第带着孩子边玩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