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为我们的社会注入越来越多的新生命,可以通过教育为我们所热爱的国家做我们能够做到的一切。
学生多么单纯而可爱,老师犯了这么大的错,他们却依然尊敬老师;刘江作为一个"差生",被我那样当众羞辱,可时间一长(其实并不长),他却忘得干干净净,记住老师的全是好!换了我,我做得到吗?肯定做不到——如果哪个校长当众让我难堪,我可能会记恨他一辈子!然而学生就是这么纯真!
做教师,感情是很重要的,但不能仅仅凭感情,还有责任和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
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有时,这绝不是一味的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的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考虑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了坏事,这是很自然的。因此我们把孩子们做的那些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淳朴、真诚、自然、率直。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
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对孩子的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性的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班主任笑眯眯地送上一张贺卡……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教育不应违背儿童的天性。当然,"不是违背"并非一味迁就,而是把童趣引导到正当的途径和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这将会使学生的心和教师的心贴的更紧。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因为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和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
尽管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向老师借过杯子,但我相信几乎所有老师都曾向学生借过笔,并享受过学生争先恐后递笔的热情。由这件小事往深处思考的是:为什么学生向我借杯子,我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呢?而我向学生借笔时为什么学生没有对我说:"喏,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学生把笔递给我们是对人起码的尊重,而我们呢?
凡事多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校园里师生相逢,往往是学生先打招呼,而不是老师先打招呼?为什么学生到医院看望老师,不过是"应有的礼貌",而如果老师到医院看望病中的学生就成了难能可贵的"事迹"?为什么老师去家访时,学生总会为老师搬来椅子,而学生来到办公室,很少享受"请坐"的"待遇"?为什么学生违反了校纪被处分是理所当然,而老师犯了错误接受班规惩罚就成了"品德高尚"……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
对教育者来说,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与其说是煞费苦心的"教育",不如说是潜移默化的"感染",即通过教师本人心灵深处平等意识的自然流露,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的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
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
教育,不能以任何神圣的理由剥夺孩子的童年,这话反过来就是,教育应该把童年还给童年。
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和富于幻想的天性,这是对一个人是否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善良是一切美德的根本,由此萌生出正直,憎恶一切毁灭善良的罪恶,而与罪恶抗争,则必须有一颗机智的心。这里所说的"依次播下",就是说,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不同的重点主题。而任何一个主题的错位,都可能产生教育的遗憾进而给学生的人生带来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