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有人推荐《古今婚俗奇观》,一部拍摄于87年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些保留至今的古时婚俗方式。观者大呼被其刷三观。这些婚俗的历史悠久,以现代眼光来“观”,自然很“奇”特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几乎是人类文明普遍法则。从爱恋到婚姻,无论最后是爱情的结晶还是坟墓,今人普遍认为,这只是丈夫妻子两人的事情。然而在远古,婚姻与家族,部落的关系更密切。对于当事人,反而不像想像中的重要。
片中介绍的婚俗方式,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偏远地区,那里还保留着很多古老的生活方式。虽然风俗细节都各有特点,大体上还是可以看到很多母系氏族,母系转向父系社会的种种痕迹。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恋爱自由,婚姻不自由。群体游戏求偶,直白又婉约表达爱慕。
婚姻不自由,因为他们的婚姻关系到家族的未来。上古人类的首要目标就是生存,其次就是繁衍。当然不自由并不代表被压迫,而是身不由己。
群婚
为了生存,人们需要采集,狩猎。即便是耕作,也需要有人干活。人多了自然能够获取更多的食物。四川纳西族的一个分支,就保留了母系社会中群婚
的特点。
四个男人和一对姐妹结婚,男人们正好是兄弟。每个丈夫有两个妻子,每个妻子则有四个丈夫。他们的房屋依山而建,十分古朴。屋子分为上下层,丈夫们居住在上面,妻子则在下面。妻子不能上去找丈夫。当丈夫下来找妻子,如果遇到多选一,还得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乖乖排队。
群婚中男女其实是平等的,另外一对姐妹花,为了弥补家里劳动力不足,娶了一个男人共为夫。十多年来,他们一共孕育了14个儿女。每当丰收的季节,一家人浩浩荡荡的去收割,旁人艳羡不已。
群婚演变于300万年前人类社会初始时的原始乱婚
,随据遂散。群婚利于家族融合壮大。因为贫穷,如果上面的四兄弟各自结婚,还得分家。共享经济在远古盛行,真正做到了共产共妻。
可以“出轨”的婚姻
为了生存繁衍而劳作生产,于是有了以生产为目的的结婚。广西山木繁多,崇山峻岭之中有四个坳族人在幸苦耕作。
从左至右,四个简单的人有着复杂的关系。分别是丈夫和妻子,妻子的情人,以及情人的妻子。丈夫邀请了妻子的情人来帮忙干活。
为此,晚上情人就点着火把去丈夫的家里。火把昭示这是光明磊落的行为。丈夫和妻子热情的欢迎并款待了这位妻子的情人,不禁让人怀疑此时妻子的孩子的爸爸到底是谁。不过丈夫不会在意,他们都会对孩子好。等到妻子和情人洗漱完毕双双爱慕之时,丈夫也点着了火把,出门寻找他的情人去了。
无论是谁,看到这种双双的“出轨”婚姻还是很难接受。可是当时的人结婚是为了生产,而不是爱情,正好也反应了婚姻不自由的结果。不过大家似乎也不反感这种结合生活方式,毕竟,活着最重要。
走婚
母系社会另外一个特点还有走婚。摩梭族通行对偶婚,与群婚不一样,这是一对一的婚姻。摩梭族女人地位特别高。
成年男子和女子通过唱歌求爱。白天挤眉弄眼,晚上男生就跑去女生家。投石问路,如果女孩子不拒绝,就可以跟女孩子同眠,次日再回家干活。若是男生被拒了,就只好乖乖回家,跟牲口睡草棚了。
当然,如果自家有女生,遇到男朋友来了,那可不用睡草棚了。女人生下的孩子,所有权归女家。男人平时也不住女家,农闲或节日,才去女家相见。
相比摩梭人的自由,青海藏族走婚则仪式特别严肃。在喇嘛的见证之下,适龄的姑娘出嫁,但是不是嫁给男人,而是嫁给上天。一旦嫁上天之后,就能和异性自由的恋爱了,可以带男人回来过夜。行过“著桑”礼即成婚。但是只有夫妻之实,而无婚姻之名。双方只是炮友关系,不组成家庭,独来独往,聚散自由,谁也无法占据谁,走到哪儿哪儿成婚。
抢婚
比起走婚,“不落夫家”则是另外一种结婚不一定住一起的形式。并且婚前和婚后的对人的约束也不尽相同。侗族源自古越人,他们喜欢修建高塔和风雨桥,年前的女孩长大之后,就会相约一起,邀请外族适龄的少年们来唱歌跳舞,谈情说爱。
然后女孩们纷纷躲起来,男生们则开始在村落里寻找并抢女生。抢得过程当然要收到女生姐妹们的考验。抢到姑娘的男生就可以和其结婚了。
抢来结婚是抢婚的一种,结婚后再抢也是另一般风味。贵族的布依族,女子12岁左右就和丈夫结婚,但并不会和丈夫住一起,而是继续留在娘家,作少女打扮,仍然可以自由谈情说爱。
等到男方觉得需要妻子了,就派人前去抢回了。即派家里的女人去搞坏妻子少女装扮的发髻。此后再上门提亲,从此生活在一起。
父系婚姻萌芽
母系社会以生存目标为主,人们意识到繁衍更多的人口,父系社会开始萌芽。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同样是一间大屋子,男女的界限泾渭分明,吃饭睡觉都是男归男,女归女。大屋子外还有一些小房子,平时没人住。等到丈夫和妻子想造小人的时候,小房子就大有用处了。
女人的婚姻状态也要反应到服饰上,结婚与否和头戴饰品有着严格的规定。婚前及其开放,婚后女人必须忠贞,男人们可还能结识异性。
与侗族类似,哈尼族也会邀请外族男生来观看他们的舞蹈。男生如果看上了姑娘,前去表示。等到日暮降临,配对了的男女再一起游戏,最后如果女孩不反对,他们就双双进入小房子。
尽管平时生活,穿戴及其抢到男女和婚姻状态,他们还是保持了原始自由的求爱行为。
不落夫家的婚俗
云南哈尼族的另外一支乙车人。南方炎热潮湿,姑娘们都穿超短裤,上身半露。裸露是为了给人摸,熟悉的男子摸右边,新相识摸左边。摸胸就类似现在的握手,是一种见面礼。
等到适婚年龄,又是一群男男女女坐在一起吃吃喝喝,搂搂抱抱。酒过三巡林中快活。其实他们也是“不落夫家”的一种婚俗。四五岁的时候,已经被父母指婚,只不过男方暂时不想养,等其可以生儿育女的时候,再接到一起生活。
亚血婚姻
父系社会之后,人类对血统逐渐有了认同感。姑舅婚姻就是一种亚血婚姻。但是父族之间不能结婚,否则就会有部落的禁忌。佤族族人生活在云南的偏远地区,像世外桃源一样存在。
群体游戏是恋爱中最常见的形式。他们的恋爱自由,一方面是可以自由爽快的表达爱意,十分直白,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委婉来拒绝求爱。
佤族的小伙会和姑娘在一起唱歌舞,把酒尽欢之后相拥而眠。次日清晨,他们都需要告知对方昨晚所做的梦,梦见好的东西表示吉利,否则则为不详之兆。通过聊天加深双方的认识。当然,所梦之物并非所语之言。毕竟谁也无法证实梦见了何物,说个慌就能委婉的拒绝对方了。
恋爱自由与爱情
比起上面那些少数名族,苗族可谓人丁兴旺的大族了,他们自称是被黄帝战败的蚩尤的后人。闪亮的银器配饰,精巧的织案服饰,苗族的少女万种风情。上古的婚俗虽然奇观,但并不代表情人就没有爱情。
苗族的节日特别多,每逢六月六订情日日,各村落聚集在一起。男人们还有划龙舟赛鼓。未婚少女们来到河边,在清凉的河水嬉戏。求爱的情郎来到岸边观看,仔细观看一丝不挂女生。当看中了心爱之人,就上前递上自己的求爱信物。收到礼物的女生还会在河里高兴的炫耀。
有人追并不代表就一定要接受。随后吃饭之后,女生会在饭团里放一些东西。然后送给刚才给礼物的男生。男生掰开饭团,如果什么也没有,则表示被发好人卡了。《诗经木瓜》篇也记录了通过送礼物求爱的方式。
除了订情日,苗人男女也会在大陆上直接唱歌对唱。各自报家世,自由而直白,两情相悦,就需要劈开一个竹筒,一人一半,以表爱情的忠贞。谁若负心,就得吃了竹筒。
无奇不有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些奇特的婚俗在少数民族地区还依旧保留着。从历史的星辰来看,人类文明也不过5000-7000多年,这些婚俗却持续了几百万年。时刻牵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他们展示了人的本性,即便为了部落家庭而婚姻,也自由的寻找爱情。
回顾中华的历史,三皇五帝也是部落和部落联盟时代,夏商才初步有了国家王朝的概念。直到周礼,才有我们现在的传统文化。这些上古的习俗,可以窥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小缩影。不同的文明,对待生活方式有着不同的文化。对于奇观,权当茶余饭后,了解别样的世事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