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不到五台不知五台的清凉,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感受此地的无上清凉,无法用言语描述着当下与道场清静及内心的法喜自在。
2018.6.11我们踏上朝圣之旅
据史载,隋文帝曾下诏在五台山峰各建一座寺庙,供奉名目不同的文殊菩萨
据《清凉山志》载;普济寺建于宋,明成化年间予以重修。性善诗中对普济寺有这样的赞颂:"策杖寻幽上翠巅,清凉春尽景芳妍。千崖花缀千崖锦,五顶峰连五顶天。梵召绕陵日月,经堂寂寞锁云烟。真容欲睹知何在,极目苍苍意惘然。普济寺内供智慧文殊佛像
东台顶又叫望海峰,海拔2996米。《清凉山志》载∶“蒸云寝壑,爽气澄秋,东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见沧瀛诸州,因以为名。”这就是东台望海峰之名的由来。寺庙建在东台顶上,故名望海寺。望海寺主供聪明文殊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台顶上有石砌的灵应寺,寺内供“无垢文殊菩萨”。
五台山中台顶演教寺,据明《清凉山志》载,建于隋开皇元年(581),明弘治年间(1488-1505)重建。
内供“孺童文殊”,寺中建有舍利塔。 在《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文殊菩萨为童子面孔,孺童文殊象征佛法清静无染,孺童文殊纯真无邪,永有一颗赤子之心。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文殊菩萨的本体是五髻菩萨,即顶上有五髻,为童子形。五髻表示五智五佛,童子取天真之意,因而文殊亦称文殊师利童子,俗称孺童文殊。
西台顶名为挂月峰,台顶平如掌,明月西沉时远望,有如悬镜而得名。每当明月高照,山泉潺潺,颇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月坠峰巅之际,恰如悬镜。在西台顶上赏月,别具一格。
法雷寺始建于隋代。明代法聚和尚又予以重修。清咸丰年间,源修法师等又建石窑洞数间。民国十二年,寺院改建成一处四合院。法雷寺内供狮子吼文殊
五台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供奉着五座文殊菩萨。到五个台顶朝拜称之为“大朝台”。没有一定的体力和时间基本上是不可能如愿的。
据说,黛螺顶也是当年乾隆想要朝拜五台顶,因山高路险,天气阻隔,几次不能成行。因此,下令修建了黛螺顶,请来五台顶上的五座文殊菩萨,这样,到了这里,就将五位菩萨都朝拜了。这样,称之为“小朝台”。
大家发愿三步一拜前往,在开始朝拜前我们大家一起涌发愿忏悔文
朝山圆满大家一起诵祈愿文。
此行圆满结束,众居士法喜充满。普愿大众福慧双增,六时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