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十五——修德如琢玉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的时候能够做到不谄媚奉承,富贵之时能做到不骄横自满,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不错,但是比不上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打磨玉器需要先切料,再挫造,再雕琢,再磨光,是不是就说的这种情况呢?孔子说:赐啊,我可以和你探讨诗经啦。现在告诉你的事,你已经能够举一反三了。


子贡很得意的去问孔子说,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人怎么样呢?这里不仅仅是子贡,对于老师,在德、道到方面提出的一个疑问,同时子贡也希望老师可以在德行这方面给自己一个肯定。

孔子首先回答:不错,而后又向子贡提出了更高的境界——富而好礼,安贫乐道。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不仅体现了学生的机智,更体现了老师的智慧。

一则对话中,讲到了人格的三个境界。

贫而谄,富而骄。这是本文中隐藏的最初级的人生境界,。子贡很得意地去找老师请教这个问题,他觉得己的境界不错,那么子贡对比的是什么呢?是的,对比的就是普通人贫而谄,富而骄的人生境界。一般人就是贫穷的时候,一副奴颜媚骨的样子;这种人有了钱之后,又会变得副骄横无礼——这种人,几乎不用举例,每个人身边都有。这就是普通人,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没有追求,仅追求物质的满足。贫困时会不择手段的获取物质资料,当他们一夜暴富,物质资料不再匮乏,他们又会一副我是有钱人,你们不能看不起我的样子。试想一下,假如一个人,贫而谄媚,富而骄横,那么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是子贡所推崇的人生境界,这也是对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的要求。与贫谄福骄比起来,这就是做人的两种层次。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孔子还提出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无骄无谄,只是对一个想要优秀的人最基本诉求乐道好礼,才是对道德的崇高追求。

即便是再好的玉器,也要经过切料、粗锉、雕琢,打磨等工序,一步步接近最完美的玉器。修养自己的德行,也不是开悟德行的打磨之法,瞬间蜕变高手的。人的到的修行,如同琢玉,通过长年累月对自己的价值观与技能进行雕磨,让自己的德行一步步地趋于至真至美的造化之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