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麦顶小学林泳
通过共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一书,我感悟最深的是王绪溢博士总结的教学心法: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能快。这12字的心法乍一看相互矛盾,但细细阅读,发现这不仅是教学心法,也是引领教学实践的方式。
第一,少才是多。反观自己的英语课堂,有时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课。如果学生听不懂,仍然反复讲解,生怕漏掉了某些知识。即使自己花了大部分时间在授课,有时课堂内容还没有讲完。自己讲得筋疲力尽,部分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针对此类教学问题,王博士建议老师课堂说话要少,空出时间多多开展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老师课堂占用的时间也要少,学生才能有时间多思考,合作和研讨等。王博士还提到,老师给的提示要少。提示语如“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从......想变成......想”比“你的意思是不是...”来的更恰当。不同的提示方式,老师将收获不同的反馈。这也提醒了自己在给学生提问的时候,要多设置一些能引发思考的问题,而非单纯地为了获取正确答案而设问。
第二,无才能有。为了能上好课,自己在备课时花了很多时间,收集各种教学材料,制作课件等。课前花了许多功夫,课上照课件上课,但是最终的效果没有那么理想。就着这个问题,在书中寻找到了答案。王博士写到“当教师只准备必要、少量的教材内容,甚至完全不准备教材,而由学生来提供的素材,这才是真正贴近他们的最好的教材。”刚读到这个想法时,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教师怎么可以完全不准备素材呢?我再次阅读了一遍,了解到通过信息技术的课堂收集到的学生的文字图片或现场生成的练习结果,这些都是素材。这些素材比提前备课的素材更真实,更切合课堂的实际,更能反映学生们当时的思维活动。老师针对这些现成的素材,结合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有效地讲解。这样的课堂是灵性的,活跃的,同时也需要老师拥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娴熟的信息技术能力。这激励着我更深入地学习信息技术,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第三,慢才会快。每学期的起始,都会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一般都是按进度上课。王博士的这个心法强调老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沉浸于学习。而且一开始就要把基础打牢,才能推进更难的学习内容。在平时教学中,我可以感受到有些学生没有完全沉浸于学习中,有些学生容易眼高手低,忽视基础知识。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能做的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踏踏实实地把基础知识打牢,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掌握好基础知识,学会如何学习。
王博士的教学心法是从学习者角度思考的教学哲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方式。阅读了教学心法,让自己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更推动了自己的教学往“生本课堂”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