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过我是一个上瘾体质的人,好听一些叫做热爱,说白了就是偏执。好喝的酒,非醉不可;好听的曲,无限循环;喜欢的事,全力以赴;喜欢的物,竭力求之。殊不知,“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追求完美则是过犹不及的另一种诠释。
话从跑步开始说起,六年前为了挑战自己,体验全程马拉松,我开始练习长跑。经过一年的坚持训练之后,我以不俗的成绩完成了首马,当时的喜悦感与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于是自己又给自己的跑步成绩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渐渐地长跑带给我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我的跑姿从笨重变得轻盈,我的身材从虚胖变得健美,我的速度从小白变为了精英。这一切从微微窃喜到得意忘形悄然发生了,跑者的头衔仿佛成了优越感的皇冠。
十公里,十五公里,半程马拉松几乎成了日常训练的标配。特殊的日子以跑步距离数字作为纪念,每到一个陌生地儿,以跑步作为游览的打开方式。开心的时候,跑步,郁闷的时候,跑步,形单影只,跑步,呼朋唤友,跑步。日晒风雨阻挡不了奔跑的步幅,日出日落细数着奔跑的步频。在奔跑的速度与激情中渐渐偏离了方向。虚荣地追求跑步成绩,盲目地增加训练强度,生命的意义仿佛只为跑步而存在,跑步成了自己有别于他人的优越感,并在这优越感中慢慢沉沦。
终于生活跟我开了个致命的玩笑,因为身体原因我无法再肆意奔跑,我的优越感顿时坍塌。再无皇冠,再无光环,我就是一黯淡的无名之辈呀!不能再享受奔跑的畅快,不能再以跑者头衔自居,不能再以优越感熠熠生辉,我无法想象生活将会是多么的黯然失色。
终于,我焦虑了!如果当时少一份热爱,多一份保留,是不是就不会如此不堪?是不是就不会如此狼狈?内心的窟窿似乎延伸到了后背,我挣扎着,迷茫着,痛苦着…失去了优越感,我觉得自己成了一只灰暗的蜗牛,毫无光泽,蜷缩在平庸的躯壳里,缓慢蠕动…
或许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最终我接受了现实,适应了平淡,也面对了平庸,不再迷恋优越感,这并不是不思进取,也不是自我妥协,只是量力而行,不为难自己,让自我回归自我。
再说跑步,我并不否认跑步,甚至感谢跑步带给我的精彩历程。但我检讨自己将会跑步视为自己异于常人的优越感,并执着于此,这是多么愚蠢呀!如果将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自视为优越感,觉得自己出类拔萃,这是不是一种自我催眠?我跑步,你散步,我比你厉害些(可是都达到锻炼效果)?我阅读,你刷抖音,我比你充实些?我听曲,你听歌,我比你高雅些?别将优越感当做优秀的代名词。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平凡才能做到真正的强大。我当重新起航,再见,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