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的离世总是带着一丝感伤,一直相处在一起的那个人离开了,可好像又没有离开。
爷爷最后走得很安详,表情还蛮温和。我的心也感觉是满的,好像没有任何遗憾,因为住院的这段日子家里人都一直在照看,有时间都会去看望。不过最后这段日子,爷爷都是靠打点滴,吊营养液,接氧气瓶来维持,两只手也已经被针扎得发紫发青了。就算正常人,这样被扎肯定也受不了,好心疼。
面对死亡,应有怎样的态度。我们每天活着,好像离死亡很遥远。真正面对时,发现就在身边,那种庄重感好像是作为一个人的本能。死亡对我们来说,纵使有万分的心理准备,但在不得不要直接面对时,还是难以掩盖对我们的冲击。一个和我们长久生活在一起的人,突然就这样分别了,脑子里好像会快速放电影一样,想起以前发生的点滴,相处的时光,会想到生前的一切,也会反省自己是否有尽到自己的应尽义务。最终会发现,生前尽心尽责,比什么都重要。
“未知生焉知死。”也许当我们开始对死亡开始思考时,才真正开启了对生的探索。于是,会想要到世界不同的地方去看看。记得欣频老师有专门去印度体验修行之旅,是只有懂得死亡后,生的力量爆发,好像凤凰涅槃。关于死亡的讨论,似乎就会升级到哲学层面,玄之又玄,我们只能穷尽我们所知去表达,但好像都不够。超越肉体的究竟是什么,是灵魂,是梦,还是更接近心的力量。我们活着又是如何去看待的,每一天,好像都活得太理所当然了,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飞快地在日历上划过,猛然一看,已经过去好久,好像连自己也不敢相信。回头一看,究竟活出了什么。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会有Bucket List,遗愿清单,有期限存在,然后为了不留下任何遗憾,我们会拼命想要去做些什么。不断提醒,有期限存在。
“向死而生”,这是一种态度。也许会起到警醒的作用,但我觉得是让我们更加珍惜,因为时间终将一分一秒走过,走过的同时,有没有留下什么,也许是照片,也许是声音,也许是话语,所有都是回忆。这是一种对过去的思考,我们通过走过的这些路,成为了怎样的自己。也许,在面对死亡时的庄严感,让我们对自己也会有更多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想成为怎样的人,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思考自己更多的意义。
“人最终会发现重要的不是得到什么,而是经历什么。”这是今天听马云演讲中讲到的,最终,我们能记得的,也许就是想电影回放那样,所走过的路,所经历过的一切,这既是我们的大脑乐意去记得的,也是别人想要从我们身上了解更加多的。
感伤总是难免,所有的分别,也许都有这样的气质。“在梦里,那些想说的话,终于回到我的身边。 ”在梦里,也许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