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对时间管理主题的分享。
1
初二要放寒假的时候,期末成绩没考好。
为了下学期重新做人,决定寒假不虚度,好好做好时间计划。
于是去书店去寻找《如何定制寒假学习计划》之类的,并没有这样的书。
山重水复终于在书店淘了一本《掌控时间》,蓝色封面,有很多漫画,我很快看完。
这应该是我最早接触时间管理的一本书。
要过寒假的我十分很兴奋,按照书中说的,兴致勃勃地写每天的计划。
这是是我刚开始接触时间管理最兴奋的事情。
6:00 起床 6:025-6:30 穿衣服 8:00-8:30 阅读文章 11:00-11:30 预习不等式....
类似以下的。
把一天安排得满满的,感觉14岁的人生非常充实!精彩的寒假终于不虚度了!
寒假开始后,第二天7点准时闹钟醒了。
啪!我一巴掌拍掉闹钟,继续在暖暖的被窝睡到10点。
天气实在太冷了。。。。。。
第二天,我强行让自己起来,然后8点看语文,9点看数学。然后看的时候不断在看表,生怕下一个10点到的时候我还没切换科目。
后来一不小心整个上午都在看语文,把课外的小说给看了.......
失败。
(寒假看了乱七八糟的”闲书“。)
后来才慢慢发现,除了学校能帮我精确到每个分钟干什么,我自己根本做不到。
只有时段的安排才适合自己。
后来也才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要慢慢锻炼改变,而不能一下子变得很强大。
这是刚开始的我,和很多初接触者容易犯下的错误:时间管理很容易陷入对时长的管理。
从时间管理角度来看,本身不能把时间排得太满,遵从80/20原则。
当然我开始时间规划后,目标虽没100%达成,那个寒假确实比之前无所事事的寒假过得好很多了。
2
后来慢慢认识到,时间管理需要做的是,精力管理,时机管理和目标管理。
(精力管理这本小蓝书我2017年专门去分析过,这里不详细展开。)
精力包括身体,情绪,意志和情感。
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状态,我们的精力是一个随着时间周期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要素。
特别是情绪。
有家长会发现小孩哭的“特别规律”。
这是因为人体内部,自己有一个自己的节奏器。
人在冬天和夜晚容易情绪低落。
而在早上和阳光充沛的时候,容易精力满满。
人类的情绪受到时间周期影响。
(特别是女生可能更加察觉到这一点。)
这是我们人类的底层算法决定的——我们不可能24小时,365天都情绪积极高昂。
所以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情绪周期,让自己情绪精力好的时候,做更有挑战性的事情。
让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多和朋友倾诉或者自己发呆,或者看书听音乐。
这就是“时机管理”,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
毕竟人类在200多万年在非洲大草原,有着原始的时间周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每个菌群都有自己的活跃周期 ,身体的每个部分系统都有自己的工作时间。
作为人类生命的节律,我们无法改变。
毕竟人类文明史就只有七千多年,工业文明也不过200多年,我们不能因为近年手机的发达而推翻我们基因沉淀下来的算法。
三更半夜都不睡,第二天哪里来的精力去接受挑战呢?
看比赛的时候,无论是NBA还是竞技赛,还是拳击比赛,专业的选手或者专业的教练,都会一个技能:暂停。
这种叫控制节奏。
在自己合适的节奏里,继续前进。一旦发现节奏不对了,暂停。
3
因此,我们每个人还需要了解自己的生命节律,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忙碌,什么时候该休闲。
如果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那就要告诉自己,别太忙了,要注意休息,要在忙乱的生活找点宁静。
我喜欢在项目紧急的时候,忙里偷闲,给绿植浇水,跑去看远处的风景。
我喜欢在工作休闲或者长假的时候,在不陪家人的时间里,让自己读书或者做计划,让自己别完全歇下来,因为时间同样宝贵,不能闲太久,必须找回生命前进的节律。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加速度的过程。
有没发现,小时候,中学的时候觉得时间一年很慢,对每一年都充满了记忆。
而大学毕业后,工作后,一年好像就这么匆匆过去了。
从时间比例来看,我们5岁的时候,一年是我们人生的五分之一,感觉五岁那一年可长了。
我16岁的时候,是我们人生的1/16,觉得日子还是挺长的。
人生时间感会越来越快。
我知道自己不能完全掌控时间,它也不可能被掌控。
所以我更喜欢的说法是:找到自己生命的节律,和时间做朋友。
面对朋友我们会怎样?
我们会和朋友聊聊,关心朋友的大事情,朋友的人生大事我们会参加。
我们希望和朋友有仪式感。
所以,
每到年终的时候,我都会给自己一个仪式感:
我喜欢在每一年的12月,做年终复盘和明年的新年计划。
我想让不断加速的时间里,做上标记。
我想知道我的这个朋友,这一年都怎么过来的。
让自己回看的时候,知道自己这些年,2017,2016,2015...都是怎么过来的。
虽然知道自己依然很平凡,但我不想年岁渐长的时候问自己:时间都去哪了?
我知道时间这个朋友,一直在我身边。
清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