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芭芭拉·明托,1961年进入哈佛商学院,为第一批女学员之一;1963年被是麦肯锡咨询公司聘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咨询顾问。她在写作方面的优势很快得到了赏识,由此负责提高麦肯锡公司员工的写作能力,并致力于探索条理清晰的文章所必需的思维结构。明托传授金字塔原理40年,帮助政府、企业、高校等各界人士写作商务文章、复杂报告和演示文稿,曾为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企业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讲授金字塔原理。
关于本书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掌握了金字塔原理,就能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不管是在政界、商界、学界,还是在企事业单位,所有高、中、基层职场人士,只要你需要思考和沟通,就会从金字塔原理受益。金字塔结构思考力是领导力的必要素质,本书是训练思考、使表达呈现逻辑性的实用宝典。
前言
我们都希望在人思考、沟通和解决问题时,做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正如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善于表达,一个标准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们指导别人“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可怎样才能做到”逻辑清晰“?怎样才能提供思考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有没有办法能够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讲清楚我们的观点,高效沟通呢?答案是有的,就是采用书中说的——使用逻辑清晰的金字塔结构!
书中究竟讲了什么呢?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第二,用金字塔原理来组织思想的方法;
第三,如何让别人对我们分析出来的观点感兴趣。
第一部分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总的来说,金字塔原理是组织思想的方法和工具,而日程生活中常常没有意识到思想需要被组织。
书中举的例子:
约翰·科林斯来电话说他不能参加下午3点会议了。哈尔·约翰逊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明天开也可以,但明天10:30以前不行。唐克利福德的秘书说,唐克利福德明天晚些时候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订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订。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上午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以上是思想未被组织,是不是感觉听得有些懵圈。下面用金字塔原理重新组织看看:
老板,您看原来订在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上午11点开怎么样?因为今天的时间,营销老总刘总他没办法参加,而其他领导能配合的时间只有这周四了,而且这周只有周四的会议室还没有被预订。所以,您看会议改到周四上午11点,可以吗?
这一次你感觉是不是就清晰了很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答案就在于后者使用了金字塔原理。那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呢?用一句话说,金字塔原理就是说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这个中心论点可以由3到7个论据支撑,每个论据它又可以成为一个论点,再由其他的论据支撑。如此往复下去,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
不过金字塔原理在具体应用中,还有很多的注意事项,这里着重说下文中提到的三个:
首先,确保结论先行,即你在表达观点前先说结论。就像秘书汇报工作的后一个版本,先说出”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上午11点开怎么样?“的结论。为什么要结论先行呢?这个跟我们的大脑运行方式相关,当你抛出某个结论后,大脑就会自动将接下来的信息归纳该结论下来寻找联系。如果我们听别人介绍观点却不知道结论是什么,大脑就会很困惑,一直想搞清楚对方究竟要表达什么,进而很让人费解。
其次,每个论点下面的论据不要超过7条。一般而言,有4、5条论据就足够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大脑没办法同时容纳7个以上短期记忆的事情,我们记不住。
比如,你要出去买报纸,就顺便问了一下你爱人说:“有什么东西帮忙带的吗?”然后你爱人说,“太好了,那个我想吃葡萄,你买点,对,顺便买点牛奶。”你说,“好的。”然后刚要走出门口,她说,“对了,咱家土豆也不够了,然后也没鸡蛋了,你把土豆、鸡蛋买一点。然后顺便还有胡萝卜,橘子、咸鸭蛋。”你都出门了,她又补了一句说,“对了,不要忘记再买点苹果回来。”你问,“还有吗?”“没了,买点酸奶吧。”
现在,请问你去了超市之后,还记得你的爱人让你买什么东西吗?我想绝大多数人是记不住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大脑没办法同时记住超过7个以上的事情。如果某些情况下,就是需要7个以上该怎么办呢?那就归类吧,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记忆。
最后,就是每个论点要言之有物,有思想。比如,我们经常在开会或者写文章的时候会有类似的句子:我们公司现在存在三方面的问题,或者总结说我们前一段项目的成功有三个原因。作者说,这样的表述是言之无物,缺乏思想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从你说的两个问题、三个观点之间获取任何有益的信息。
好的做法是将观点提炼一下,再直接表达出来,随后针对该观点展开说。
第二部分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了金字塔原理长什么样显然是不够,因为真正支撑金字塔原理的是那层层论据,也就是我们为了分析问题而重新组织的思想。那应该怎么组织思想,形成金字塔结构呢?这就是第二部要讨的,组织思想的方法。
书中提供了一套分析组织思想的套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想象一下,去到《西游记》的场景中。猪八戒又要分家产了,说猴哥,师父又被抓走了,我们来分行李吧。猴哥,你看怎么分行李合适呢?假如你作为孙悟空真的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呢?
有四个逻辑顺序可供你当武器来回答这个问题,分别是: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以及逻辑演绎的顺序。时间顺序很好理解,就是按照发生事情的先后进行分析。比如,你可以和八戒说,我们就按照加入取经团队的先后顺序来优先挑选行李吧。我最早,你其次,沙和尚第三。
你还可以用第二种解决方法,空间顺序。所谓空间顺序也是结构顺序。你可以跟八戒说,我老孙这个文化程度比较低,经书就归我了,你猪八戒比较好吃,这个吃的东西就归你了。沙僧呢?这个法术比较差,回家比较艰难,这个交通工具白龙马就归你了。
你还可以按照重要性的顺序来分,比如我们上车的时候,老弱病残孕优先落座,那就是一个重要性顺序。你和猪八戒可以说,按照在团队中的贡献来选行李,那打妖怪最多的是孙悟空,其次是猪八戒,然后是沙僧。那就按照这个顺序来挑选自己喜欢的行李。
前面提到的时间、空间和重要性顺序,它们的逻辑顺序都是用的归纳法,也就是各个论据是找相似点集合到一块儿的,比如它们都是时间因素,它们都是结构因素,它们都是重要性因素。还有一种进行分析的套路是演绎顺序。所谓演绎顺序,就是我们说的三大段,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比如,所有的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结论就是苏格拉底会死。用演绎法也可以分析问题。
但是,能不用演绎法论证就尽量不用。因为用这个方法对听众的要求比较高,听众需要比较高的注意力才能理解你在说什么。
有了这四个方法,我们在思考问题,组织表达内容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关于组织思想,最后还要提醒一点,不论按照哪个结构顺序找出来的论据,都有个极高的要求,看这条论据是否符合 MECE 法则。什么是 MECE 法则呢?MECE 法则是说每一个论点下面支撑的论据都应当是彼此相互独立,但又完全穷尽。也就是说你的论据不遗漏才能不误事,不重叠才能不做无用功,这样你的论证才是清晰有道理的。
第三部分
通过金字塔结构,我们将想要表达的思想组织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结论与分析,但是别人是否感兴趣呢?这是一个问题,所以这部分要讨论的就是如何让别人对我们分析出来的观点感兴趣。
书中就提出了一个重要方法,叫做SCQ 法,设置背景 Situation 、冲突 Complication 和疑问 Question。在作者看来,如果要让别人对我们提出的观点感兴趣,就一定要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出我们的观点。而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出观点是有套路的,这个套路就是刚才提到的背景、冲突、疑问的方法,SCQ。
以你想让领导加工资这个话题为例做个演示。让领导加工资可能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不过,按照这个 SCQ 法还是可以解决的。第一步,设置 S,背景:领导,最近公司的出勤率明显下降,员工的效率也在降低。我们需要想办法提振大家的工作士气。那领导一听,真的是这样,你就建立了第一次认可。接下来你就要设置冲突 C:不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激励员工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用对了方法,就能花小钱起到大作用。你看这个时候就设置了一个冲突。接下来,你就要引出疑问 Q 了:那对我们而言,就要找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大家工作效率不高呢?找准了这个答案,我们就能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你看,你就给他设置了一个疑问,问题发生在哪里。
其实,这个 SCQ 的方法它就是利用了大脑对事实产生的冲突带来的这种好奇心激励我们读下去。和我们愿意听故事是一样的道理的。
总结
上面就是这三部分的内容,让我们总结一下。
第一,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呢?金字塔原理就是把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在每个论点下面又有不超过7个的论据来支持。每一个论据又可以成为下一级的论点。
第二,作者教给了我们组织思想的方法,可以按照时间、空间、重要性以及逻辑演绎的顺序来组织我们的思想。
最后,我们怎么样让别人对自己的观点感兴趣呢?就是用 SCQ 背景、冲突、疑问的方法讲故事,吸引大家对自己的方法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