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眼球震颤:这是较为常见的类型,通常在出生后 6 个月内就会出现。此类眼球震颤多因眼内组织或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引起,比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可能影响视网膜成像,导致眼球出现不自主的摆动。另外,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脑内某些神经传导通路异常,也可能引发先天性眼球震颤。患儿在这个阶段往往还不能准确表达自身感受,主要通过家长观察发现,比如发现孩子眼睛总是不自主地晃动等。
婴儿期至幼儿期:在 1 岁到 3 岁这个阶段,也可能出现眼球震颤。此阶段孩子开始学走路、探索世界,眼部可能会因为一些后天因素出现问题。例如,头部受伤导致脑部损伤,影响了眼球运动的控制中枢;或者耳部感染引发内耳疾病,干扰了平衡感和眼球的协调运动,都可能引发眼球震颤。此时孩子可能会表现出看东西时眼睛不稳定、走路容易摔倒等情况。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4 岁至 12 岁的孩子也可能出现眼球震颤。这个时期孩子用眼需求增加,若患有高度远视、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或者有弱视等情况,为了看清物体,眼睛可能会出现代偿性的眼球震颤。此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脑肿瘤等,也可能在这个阶段引发眼球震颤,孩子可能会诉说看东西有重影、眼睛疲劳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