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孙子兵法》关键词解读:伐谋

孙子战争的四重境界: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今天的关键词:“伐谋”

一、为什么要伐谋?是为了求全胜。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战前伐谋是为了求全胜。不动手,就可以得好处;得最大的好处。

战中伐谋是为了争取成本最低,收益最大。“围地则谋”。

战后伐谋:是为了安国全军。


二、伐谋,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谋划

1、 有人才。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2、 有决策权:国君充分授权,不乱指挥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3、 懂套路:知胜有五

知可以与战、不可以与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而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4、 先知,信息获取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5、 最重要的是实力、最重要的是实力、最重要的是实力。

实力和自身条件才是谋的基础。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一力降十会”;神VS人;降纬打击。

谋的终极形态,还是谋的实力。

如果不服,就是“小敌之坚,大敌之擒”。

所以“自强不息”,实力为主,谋为用。

特别喜欢谋的人,本质上是“投机取巧”,是弱势文化,“机巧”不是“谋”。


三、伐谋的判断标准:“非攻”“非战”“非久”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1、就是能动脑动脑;能不动手就不动手,时间还要快。

对应《势篇》的“其势险,其节短”。

2、不能谋而不定。

谋而不定只能对应<学习《孙子兵法》三重境界>中的第一层。当个谋士,或者老师。生活中做嘴炮。


四、伐谋究竟在谋什么?谋心,谋对手之心。

伐谋,破坏对方的计谋,破坏对方的计划和安排;得到的结果是对己有利。

伐谋是从心理上征服对手;

伐交是从外部环境上征服对手;

伐兵和攻城是从肉体上征服对手。

比如找女朋友。

伐谋:就是你想尽各种办法征服了女孩子的内心。

伐交:就是女孩子本来对你不感冒,但是禁不住女孩子父母、亲人和闺蜜对你的强大压力,而选择你。

伐兵:就是你先把生米煮成了熟饭。

攻城:就是地主恶霸强抢民女、

……四种策略的后遗症不言自明。

所以伐谋,是谋当下,图未来。


五、伐谋的最佳时间

在对方谋而未定之时,你就做好了路子,把彼方对你方不利的想法给消灭掉;如果对方谋定而后动的时候,你再去伐对方的谋就很麻烦。


六、谋对手之心怎么谋?人之心,不出于“利害”。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利而诱之。”

战争上,是利诱而害之;

商业上,是通过利彼而利己,双赢。

自媒体上,就是人性的特征:视觉化动物,懒于思考,按指令办事,从众效应,权威效应,三俗。


七、总结一下。

伐谋

1、伐谋是为了争取更大的利,求全胜。

2、伐谋的基础是人才、信息、实力;无主无谋,账户上1和0的关系。

3、战略执行上,“伐谋、伐交、伐兵、攻城”逐级递减。

4、伐谋就是谋心,让对手按照你的思路去思考或行动。

5、与伐谋前面配套的是“实力之形”;后面配套的是“势。”

“实力之形”和“蓄势、任势”,请关注后续《孙子兵法关键词解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孙子兵法重点译文 说明1:兵哥本书的译文部分包括《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
    兵哥读兵法阅读 8,979评论 1 7
  • 前面的作战写的是野战,即战争刚开始打的时候,粮草什么的都准备好了,准备打起来。而这里的谋攻,攻已经指的是攻城阶段了...
    samecome阅读 5,859评论 0 0
  • 2016年9月12日 阴天多云来点雨 烟雨中的她 不是理想画中的纱 很多空洞的伤疤 看不清在一霎那 眼里只有她 割...
    鲜栗子阅读 1,482评论 1 0
  • 情绪好得像普奇岛的阳光一样 飘在水面上,耳朵听着海里各种奇异的声音,随波逐流 和大象一起画画唤醒了我的童真,他们并...
    叹叹叹息阅读 812评论 0 0
  • 10月8日,微博瘫痪了,朋友圈炸了。 漫天盖地的都是「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男朋友/女朋友」。作为银河系最...
    林南方阅读 5,78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