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跑!”
“快!堵住它,别让它跑掉!”
李光侧身而望,却瞧见不远处的几个孩童,手里正拿着柳条、木棍,不停地往地上抽打......
宋朝年间,大城县有一位书生。姓李,名光,家住大成镇以北的一个小村庄里。
父亲名唤李桂宝,是一个农夫,靠着种田为生。
母亲王氏是个田舍妇人,除却打理农田、家务之外,闲暇之余给镇上的大户人家做些针线活,贴补家用。
李家并不富有,也非书香门第家庭,但李光从小喜爱读书。年幼时的李光,不仅饱览群书,还写得一手好字,这让父亲十分惊讶。
李桂宝见儿子如此喜爱读书,心里做下决定:即便砸锅卖铁,也要供儿子读书,希望儿子将来能走上仕途,光宗耀祖。
李光七岁那年,李桂宝将他送进私塾。授课先生名唤冯德恩,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者。
冯先生十九岁时中榜,做了一名县令。后来,冯先生看不惯一些官员的行事作风,不想同流合污,于是弃官从教,回到家乡做起了教书先生。
李光人性善良,人品尚佳,深得冯德恩的喜爱。冯德恩观他聪明伶俐,有心栽培他,李光对他十分感恩。
李桂宝得知冯老先生的良苦用心,经常带些土产,到冯德恩家中拜访,两家人的关系走得很近。
在李光十八岁那年,科举考试临近。李光拜别恩师冯德恩,辞别父母双亲,背着行囊去了京城。
不过,此次科举考试,李光并未中榜。
回乡后,冯德恩不停地鼓励他,李光渐渐地走出了阴霾。李光的初试落榜,并未让父亲李桂宝寒心。
李桂宝依旧每日辛勤种田,为的是给儿子多积攒些银子。
为人父母,皆是如此,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翌年,科举考试临近。赴京赶考的前一晚,李桂宝和妻子王氏走进儿子的房间。
李桂宝说道:“儿啊!明天你就要离家,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和你娘等着你平安归来啊!”
“爹、娘,你们切莫担心,路上我一定会多加小心。我离家期间,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
王氏心疼儿子,一边抹泪儿一边掏出银两,说道:“穷家富路,这些钱你收好,路上可别委屈了自己啊!”
李光看着娘手里的银子,眼窝子瞬间噙满泪水。
“儿啊!拿着吧!”
李桂宝接过银子,塞进李光手里。翌日一早,李光再次背上行囊,赴京赶考去了。
路过大成镇时,李光特意去了冯德恩家里,与恩师拜别后,李光踏上赶考的路途。
沿途的风景秀丽,惹得李光不时地驻足欣赏。临近汴梁城,有一座小镇。镇子北面,是一片田野和密林。
此时,百花盛开,树木苍翠,田野中间有一座湖泊,点缀着风景如画的田野。
李光信步闲庭地走着,被田野中间的那个湖泊所吸引。
他朝着湖泊走去,远远地看见湖泊周围,有人在那里戏水玩耍。
湖光潋滟,不禁引人驻足观赏。
而在湖面之上,有数艘画舫随风荡漾,激起层层涟漪。
“好景色!”
李光兴奋不已,遂大步朝着湖边走去。此时,不远处的田野里,传来了孩童的喊声。
“哪里跑!”
“快!堵住它,别让它跑掉!”
李光侧身而望,却瞧见不远处的几个孩童,手里正拿着柳条、木棍,不停地往地上抽打。
李光心疑,遂转身快步走了过去。
“我来打它的尾巴!”一个孩童手拿木棍,用力打了下去。
李光低头一看,发现地上居然有一条蛇。那条蛇全身青色,金瞳红嘴,蛇头处还有一个红色的斑点。
青蛇被打了一棍,立即蜷缩起来,尾巴处有一伤口,往外渗着血水。李光见之,心里“咯噔”一下。他赶忙走过去,拦住那些孩童。
“小兄弟,我给你们五十文钱,将这条青蛇卖给我吧!”
“那好啊!你先给钱,我们就把蛇送给你。”
“好说!”
李光言罢,赶忙从怀中拿出铜钱,交给个高的孩童。
几个孩童见到铜钱,都嬉笑起来,遂扔掉木棍和柳条。
“蛇给你了,我们去买糖块吃喽!”几个孩童言罢,转身就跑开了。
李光从行囊里拿出一件衣服,将青蛇包裹起来,快步朝着小镇里走去。
到了镇上,李光买了些草药,又返回田野。他将草药捣碎,敷在蛇尾伤口处。
过了半晌,李光走向树林。找了一个偏僻的草丛,将青蛇放生。
“我李光此番要去京城赶考,路遇你被人打,实在不忍。今日将你买下放生,希望积些德行,能应试中榜,出人头地,也算对得起父母双亲,还有恩师的养育栽培之情了。你快些离开,此后远离生人吧!”
那条青蛇看着他,却不肯离去。李光挥了挥手,示意青蛇快些离开。青蛇又看了他几眼,随后钻进草丛不见了。
时候尚早,不过李光已无观景之心。他看了看远处的湖泊,摇了摇头,朝着小镇走去。
三日后便是科举考试,此时的李光已经到达汴梁城。挨着考场附近,李光找了一家客店住下。
拿出书本,欲要温习时,却听楼下传来商贩们的吆喝声。
声声入耳,引得李光不能泰然。他站起身子,朝外望去。此时一眼望不到的街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罢了!既然心境难平,不如到街上走走,见见世面也好!”
言罢,李光整理衣帽,走出客店,很快,他融进人潮之中。
汴梁城的确很大,街市十分热闹,这让极少出门的李光兴奋不已。他一直逛到日头西平,才返回了客店。
要了一碗面条,美美吃下。回到房中,拿起书本,认真读了起来。
夜至深时,窗外传来阵阵虫鸣声。此时,月光如水,将整座客店映得通亮。
一阵微风袭来,吹得李光打了个冷颤。李光有了凉意,遂裹了裹青衣,后将灯盏轻挑几下,继续埋头读书。
少顷,忽然一条青蛇爬上窗台,看向李光。李光见之,不禁大吃一惊。
“原来是你,你是怎么爬上来的?”
“恩公,你救了我一命,我此番前来,是来报恩的。”
“呵呵!你如何报恩?”
“帮你出人头地。”
“如何帮我出人头地?”
“我保你应试中榜,如何?”
“真假?”
李光大吃一惊,遂站起身来询问。
“我送你一份试题,你将试题牢记。三日后,你便会中榜!”
说着,青蛇一个摆尾,将一份试题送至桌案之上。
李光高兴不已,伸手拿起试题。青蛇一个转身,消失在白月光里。
“你去哪里?”
李光大声质问,可青蛇并未回应。此后,那条青蛇再未出现过。
“不知真假,先背下来再说!”
李光遂将试题牢记在心,突然,门外传来店小二的叫门声:“客官,掌柜有吩咐,凡是考生,均有甜点相送。”
李光恍然大悟,原来青蛇口吐人言,前来送题,居然是一场梦!
李光起身开门,作揖谢过店小二,接过甜点挨着桌案坐下。
“哪有什么报恩?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言罢,李光苦笑一下,遂脱去外衣,躺下休息了。
睡梦之中,那份试题再次浮现在李光的脑海里。
醒来时,红日已经照进房间。李光有些纳闷:“这些梦太过古怪,难道真有所指?”
梳洗完毕,李光吃过早饭,返回屋里温习。
又过两日,应试开始。李光走进考场,淡然落坐。
须臾之间,考官拿来试题,李光接过来一看,不禁大吃一惊!
试题居然与梦境中,青蛇所赠的一模一样!
李光又惊又喜,遂奋笔疾书。很快,李光交卷走出考场。
翌日一早,李光前去观榜,红榜之上,赫然写着“李光”二字!
喜极而泣,李光含泪返回客店。他跪倒在窗前,感恩那只青蛇。
两日后,李光骑上高头大马,带着从人,朝着家乡走去。
村里人得知李家出了状元郎,皆来李家贺喜。李桂宝和王氏喜极而泣,遂点燃香火,跪在祖先牌位前,向先人虔诚报喜。
翌日,李光带着爹娘,跪别恩师后,到外乡赴任去了。
两年后,当地有个张员外。膝下有一小女。小女名唤张灵儿,皓齿红唇、柳叶弯眉,有倾国倾城之美貌。
张员外与李光关系甚好,遂将小女张灵儿许给李光,夫妻俩十分恩爱。
李光处事得当,仕途之路十分平坦。后来他遇到良师,高调去了朝廷为官,官至吏部尚书。
后来,李光在湖泊旁边,兴建一座小庙,取名“青蛇庙”。他经常去祭拜,直至终老。
李光后人得知“青蛇庙”的来龙去脉后,也来此祭拜,世代传承,直至明末。
这一切,皆源于李光救蛇换来的善报。
李光进京赶考,路遇青蛇被打,他出手搭救,买下青蛇放生,这不是善心善行,又是什么呢?
李光的善心没有白白付出,那晚,青蛇在梦中赠予他试题一份,保他应试中榜,应试之时,考题果真与那份试题一样,李光得偿所愿,榜上有名,这便是青蛇对他的回报。
古人云: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李光行善积德,值得传颂。青蛇虽说是异类,但也知知恩图报的道理,这更加难得,值得世人赞扬。
我觉得是这个道理,您说呢?